骨骼是支撐身體的重要支柱,然而,隨著年紀漸長,骨骼也會因為各種因素而變得脆弱。補充鈣質有助強化骨骼,但原來一些微量礦物質對骨骼的組成亦十分重要,而偏食、飲食不均衡及過度減肥都可能會令人「缺礦」。剛剛著「六」從工作退下來的李女士,最近做了身體檢查,沒有三高也沒有嚴重疾病,但就有骨質密度不足的情況。她說,因腸胃敏感故一向少喝奶類,不知有甚麼方法可以補充足夠的營養保住骨骼健康。
英國註冊營養師潘仕寶指出,年輕時身體的造骨能力較強,骨質也因而一直增強,但到35 歲過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快過造骨的速度,導致骨質密度逐漸下降而變得脆弱,尤其是婦女在更年期過後體內的雌激素下降,更會加劇骨質流失,增加患上骨質疏鬆及骨質的機會。她稱,鈣質有助維持骨質強度,而身體大部分的鈣質均存於骨骼中,但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九成七市民的鈣攝取量不足,只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3 至4 成左右,相信與中國人少飲用奶類及奶製品有關。她指,有些人以為單靠飲豆漿便能補充足夠鈣質,惟普通豆漿所含的鈣質其實不多,改飲高鈣豆漿會較佳。
除了鈣質之外,部分微量礦物質亦會影響骨骼的構成。潘仕寶解釋,成熟的骨基質需要微量的礦物質來協助組成,例如銅會影響膠原蛋白的成熟過程,從而影響骨骼的組成和結構,而鎂則對骨骼的新陳代謝非常重要,缺鎂會減低骨質強度,令骨骼發育不良,影響成骨和破骨的平衡,至於錳就會協助身體製造結締組織,防止骨骼畸形。
她引述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停經婦女同時補充1,000 毫克的鈣及微量鋅、銅和錳等礦物質的一組,兩年後脊柱骨質密度提升1.48%,而單單補充鈣就令骨質密度下降了1.25%,而單是補充微量礦物質則密度亦下降了1.89%,兩者均沒有補充的婦女,脊柱骨質密度則下跌了3.53%,反映更年期後的婦女同時攝取鈣及微量礦物質,有助預防骨質流失。
不過,港人在微量礦物質的攝取量未如理想。根據食安中心的數據,攝取銅不足的比率達4 成半,而鎂及錳不足的人更高達6 至7 成。潘仕寶推算全港多達100 萬人未能攝取足夠的鈣、銅、鎂及錳,而她認為這情況與港人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例如飲食不均衡、偏食及減肥等,都阻礙市民從膳食中攝取到所需的營養元素,長此下去或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她建議市民應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以便能夠從日常膳食中,攝取到更多鈣質及微量礦物質,若仍有不足則應諮詢專家意見,並可考慮服用營養補充劑。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新陳代謝病症,成因是骨骼的骨質密度減少,導致骨骼結構變得脆弱,於是容易出現骨折,並常見於股骨、脊椎及前臂骨等位置,亦是引致長者殘障及失去活動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潘仕寶指出,根據本地研究結果,長者人口中有35.8%女性及22%男性患有骨質疏鬆症,即約有30 萬名婦女及10 萬名男士患病,並預料15 年後女患者數目將會較現時增加逾1 倍。
保骨鈣質及微量礦物質來源
鈣質:奶或奶類製品、高鈣豆漿,其他含高鈣的食物如白菜、羽衣甘藍、杏仁、白扁豆等。
銅:生蠔及其他貝殼類、全麥類、豆類、堅果、薯仔、深綠色蔬菜、乾果、可可、黑椒、酵母。
鎂:豆類、堅果、全麥類、豆製品、綠葉蔬菜。
錳:茶、全麥類、堅果。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