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謂禍從口入,不過生病時,亦可以透過進食中藥或藥膳,改善甚至治癒身體的病患。
中醫治療脂肪肝的方法甚多,可選用或綜合使用中藥內服、藥膳及飲食調節等方法,幫助脂肪肝患者對抗病情。
脂肪肝是個由多種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臟脂肪病變。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註冊中醫師黃賢樟解釋,中醫治療脂肪肝以口服藥物的中藥內治法為主,同時配合飲食療法及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對預防和減少各種因脂肪肝引起的併發症發生有一定作用。
中藥內治法分為兩類,一是辨證論治,根據患者在每次求診時的臨床表現,通過運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證型,然後分別採用不同的處方藥物來治療,即針對每位脂肪肝患者在某一階段的個性來用藥治療。二是辨病治療,中醫學亦認為只要屬同一種疾病,就一般會有其共同性存在,治療時根據這一共同性,使用某一特別的治則與方藥。換言之,中醫會分別使用辨證論治與辨病治療兩種方法來組方用藥。
雖然中藥在選擇應用恰當下,對肝臟所產生的副作用明顯較化學藥物為少,但仍要注意到藥物對肝臟的影響。「為了既發揮中藥對脂肪肝的治療作用,又不致產生副作用,使用中藥時特別小心,必須由註冊中醫師根據患者的體質與證型來選用中藥,不宜自行服藥。」一般情況下,不宜使用對肝有損害的中藥、西藥及中成藥,例如中藥之蒼耳子、黃藥子、貫眾、雷公藤、川楝子、肉豆蔻、補骨脂,中成藥之消核片、克銀丸等。
備忘:中藥的用藥量,包括處方中每一味藥和每一次的用量,以及整個療程的總用量均要適當,不宜過量。注意中藥的合理搭配及交替應用,減少副作用出現,當在治療脂肪肝期間,出現其他疾病時尤須加倍注意。脂肪肝治療的總療程較長,要堅持治療,不宜半途而廢,但使用中藥要有適當的間歇,完成某階段的療程後,再按醫師吩咐適當停藥若干時間。
藥膳以中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營養、治病、強身的膳食。黃醫師表示,治療脂肪肝的藥膳,有助減輕或消除患者的不適,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減少併發症發生,並可以扶正固本、增強體質,預防其他疾病的出現。「藥膳作為膳食的一種形式,除了要考慮其治病強身的功效外,還需考慮其可食性,因此需適當地挑選藥物和食物,進行精心製作,矯除某些藥物和食物的不良氣味,使藥膳色香味美,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吸收,使服食者樂於接受,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藥膳的作用。」
適合脂肪肝患者的藥膳食材包括:苦瓜、冬瓜、芹菜、青瓜、香菇、蘑菇、黑木耳、海帶、紫菜、蘋果、綠豆、綠茶、粟米、大蒜、洋葱、竹筍。至於藥膳常用的中藥,包括:銀杏葉、決明子、絞股藍、茵陳、澤瀉、人參、製何首鳥、靈芝、枸杞子、女貞子、陳皮、荷葉、三七、丹參、黃精和山楂。
備忘:藥膳可根據其包含的中藥與食物的性狀等特點,分別製作成湯液、茶飲、鮮汁、藥粥、藥羹、膏餅、藥露等各種菜餚等。藥膳並不是一般膳食,它是膳食的一種特別形式,須注意它與純粹的飲食調理,或稱飲食療法的區別,科學地使用藥膳。「使用藥膳時需分清中藥材的寒、熱、溫、冷之性質,宜先向專業中醫師徵求意見或指導,若錯誤運用,效果會適得其反。」
意指對純食物的運用,不涉及藥物應用。「飲食是日常維持生命的重要元素,進食量超過實際需要,易造成過多的能量攝入,令體重過度增加,誘發脂肪肝。一些容易誘發脂肪肝的疾病,如代謝綜合症、肥胖症、高血脂病、糖尿病等,與飲食不當有密切關係。」另外,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酒精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現為單純性脂肪肝,進而發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因此少飲酒或戒酒對預防脂肪肝是必須的。
備忘:食物要多樣化,保持營養全面均衡而不過量,有研究顯示進食燕麥、糙米、紅米等食物,有利改善脂肪肝。蛋白質攝入不足可加劇肝內脂肪的沉積,而高蛋白質的攝取會增加脂蛋白的合成,有利於脂肪順利運出肝臟,減輕脂肪肝,促進肝細胞再生和功能恢復,蛋白質每日攝取量不能低於60 克。並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吃清淡少鹽膳食;吃清潔衞生、不變質的食物。
黃賢樟醫師補充,古代名醫華佗強調:「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提出經常運動對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西方醫學亦有研究顯示,通過運動及飲食控制,隨着腰圍的縮小,脂肪肝得到改善。總括而言,身體多運動可消耗熱量、降脂減肥、降低血糖、增強抵抗力,改善肌肉及呼吸循環功能,提高身體適應性,有助於脂肪肝的康復。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