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胃脹難消,可能是消化不良

每年的冬季,聖誕新年等節日密集出現,加上天寒地凍,大吃特喝成為慣性,有些人於是出現飽飽滯滯、胃脹難消的感覺,以為只是吃多了?其實這些症狀有可能是消化不良的訊號,飲食要節制之外,多吃健脾胃的食物也有幫助。剛慶祝60 歲壽辰的麥太,一向愛吃,也吃得下,但近一兩年吃多點便總覺胃脹脹,而且胃氣很多,有時更因「個胃頂住」而辛苦不已,甚至要吐出胃部的食物方能緩解不適。她擔心是胃出了大問題,但照胃鏡並無發現異常,也沒有幽門螺旋菌感染,吃過醫生處方的胃藥後,情況有好轉,惟每次吃多了便再次不適,於是在再次求醫後,終被診斷為「消化不良」。

註冊中醫師黃嫦指出,在暴飲暴食後或正常飲食後,出現胃脹、胃痛、飽滯不舒、噯腐吞酸或噯氣頻頻,甚或嘔吐而吐後得舒等等症狀,都與消化不良有關,屬於中醫學說中的胃痛、胃痞、飲食積滯、傷食等範疇。「此問題較多見於機能不足的老人、小孩,以及忙碌緊張的上班一族,若加上飲食不節制,如經常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味、吸煙嗜酒、食無定時、精神緊張、壓力大、情緒鬱結、久坐少動等,便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黃醫師稱,臨床所見,消化不良最常見於經常應酬及需輪更或開夜班的人士身上。

簡單而言,消化不良是指胃動力不足,以致食物積滯在胃部,繼而引起各種不適症狀,而有時也與所吃的食物有關係。黃醫師稱,經常進食冷凍食物或飲品、酒類、肉類、煎炸肥膩和辛辣刺激食物,以及甜食,都會加重胃部的負擔;而本身已有消化不良的人,由於食物停留過長而異常發酵,產生大量氣體,所以會噯氣頻頻,若再進食一些產氣的食物,如奶類、果仁、番薯、洋等,便會加重病情。

從中醫角度而言,消化不良不只是胃出問題,也與脾臟功能有關,原因是「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黃醫師解釋,食物靠胃部蠕動進入腸道,胃氣弱便不能推動胃的蠕動,食物停滯不前,於是引起胃脹噯氣、飽滯痞滿的症狀,故此消化不良主要責之在胃。不過,脾主吸收,運化及輸送營養到全身各部分,若脾虛不運、生化無權、飲食不消,也會造成消化不良。事實上,短暫的消化不良多由一時飲食過量造成,通常也不會對健康有大影響,讓胃部休息後通常也能回復正常。但若消化不良問題持續,則可能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

「長期消化不良會影響胃口,導致食慾不振,影響營養吸收導致營養不均,長遠可引起營養不良及貧血等後遺症。因此,若病人在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後依然未有改善,便要求醫辨證施治。」黃醫師說,慢性消化不良多為脾胃虛弱,虛中挾實,處理要以「健脾為主,消食為副」。她提醒市民,若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應該改變飲食習慣,包括戒吃剌激性、生冷難消化及產氣的食物和飲料,亦要避免大吃大喝,平時也不要吃得太飽,七分飽便最佳,並且要養成細嚼慢嚥及定時進食三餐的習慣,生果要飯前吃而不是飯後果。另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及多運動,對脾胃也有益處。

消化不良的食療之選:
暫時停食或減少進食,讓胃部的食物充分消化及排走後才重新進食。

可用山楂1 両、炒萊菔子1 両、炒谷芽及炒麥芽各5 錢、雞內金3 錢,煎水後分兩次於飯後半小時內服用。或把一湯匙醋兌一小杯水飲下;或把焦神曲1 両煎水飲下;成藥可服保和丸。

慢性消化不良
可用谷芽、麥芽、焦山楂、雞內金煎水,濾去藥渣後加入適量白米煮成粥。或用淮山、蓮子、芡實、茯苓煲粥進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