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腹瀉病的治療原則

腹瀉病的治療原則,針對腹瀉病的治療原則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預防及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合理用藥;加強護理。

1、小兒腹瀉病輕型治療
(1)治療腸道內、外感染病灶。

(2)調節飲食,繼續餵養。

(3)對症處理選用調節恢復腸道菌群的藥物,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可服雙歧桿菌發酵奶、雙歧因子、媽咪愛等。

2、中至重型治療
(1)繼續飲食,爭取母乳餵養。

(2)口服多種微量元素,如小施爾康等。

(3)液體療法①中度以上脫水、給予口服補液有困難者,可予靜脈補液。補液原則:先快後慢,先濃後淡、見尿補鉀。②對輸液前6小時內有尿及膀胱有尿者,可給含鉀液。補充繼續丟失量的原則是丟多少補多少,用1桙3張溶液。③補充生理消耗量按每日150ml桙100kcal計算,初次補液時基礎代謝按50~60kcal桙kg供給,即維持液70~90ml桙(kg?d),於24小時內輸入。④糾正酸中毒:對嚴重的酸中毒病人靜點20ml桙kg等張液後,再根據血氣分析結果補充5%碳酸氫鈉。⑤鉀的供給:輕度低鉀給予2~4mmol桙(kg?d),重度低鉀給予4~6mmol桙(kg?d),應注意補鉀時的速度,即總量的輸入不得短於8小時。靜脈補鉀濃度為0暢15%~0暢3%。⑥鈣的供給:脫水酸中毒逐步糾正之後,患兒出現低鈣時,可給予靜點10%葡萄糖酸鈣10~20ml或口服10%氯化鈣5ml,每日3次。⑦口服補液量:累積損失量:輕度脫水按50ml/kg,中度脫水按80~100ml桙kg,在4~6小時內服完。繼續丟失量以丟多少補多少為原則。

3、藥物治療急性水樣便腹瀉患者(約佔70%)多為病毒或產腸毒素性細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體療法,患者可以自癒。對重症患者選用抗菌藥物治療。如疑似霍亂採用四環素或氟呱酸等治療。

黏液、膿血便患者(約佔30%)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先選用一種有效的抗菌藥物。如用藥48小時,病情未見好轉,再考慮更換另外一種抗菌藥物。

偽膜性腸炎:為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應立即停用抗生素,選用滅滴靈、萬古黴素、利福平等口服。真菌性腸炎:首先停用抗生素,採用制黴菌素、氟康唑或克黴唑口服。

阿米巴痢疾及藍氏賈弟鞭毛蟲腸炎:採用滅滴靈口服。

食餌性腹瀉:調整飲食,繼續餵養。

症狀性腹瀉:積極治療全身性原發病。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