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視神經炎過用皮質炎固醇激素而導致併發症(視神經萎縮合併視網膜泡狀脫離)的中醫治療,合理應用激素,控制因激素引起的機體代謝紊亂。通過調整些「紊亂」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採用中醫扶正固本,活血昇陽,免疫調節的治療原則,切中病機,故取效甚捷,現報告如下。
1 病案舉例
男,55歲,於2003年8月5日就診。自訴半年前因前額頭痛及眼球運動時牽引痛,視力減退等自覺症狀,在二家專科醫院診斷為視神經炎,採用支持療法:維生素類、血管擴張劑、能量合劑、川芎嗪、複方章柳鹼、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未效,由視神經炎進展為視神經萎縮合併視網膜泡狀脫離,而就診我處。症狀:舌質紅,苔黃,脈弦數,兩脅脹悶痛,心煩易怒,眼珠乾澀,球後有牽引痛、頭痛、眩暈、口苦、咽干,檢查視力,右眼光感,眼底灰白色,廣泛性泡狀視網膜脫離,玻璃體,有灰白色滲出物,中心凹反射不見,左眼視力0.1,眼底灰白色滲出物,中心凹反射瀰散。
中醫診斷:視瞻昏渺,青盲症。辨證:(1)兩脅脹痛,證屬肝郁氣滯;(2)視網膜有灰白色滲出物,證屬脾虛氣弱;(3)視網膜泡狀脫離,證屬氣血兩虧。治宜:(1)疏肝解郁(逍遙散);(2)益氣養血(補中益氣湯);(3)氣血雙補(八珍湯)。中醫治療補血理氣免疫方:補血理氣免疫方(自擬方):茯苓、白朮、蒼朮、柴胡、黃芩、薄荷、桔梗、羌活、獨活、藁本、川芎、白芷、當歸、升麻、黃芪、防風、生地、赤芍、五味子,蔓荊子、炙甘草。根據不同病症酌量加減。服用10劑後,眼底滲出物大部吸收,眼睛乾澀,球後牽引痛明顯好轉;續服20服,鞏固療效,眼底滲出物全部吸收中心凹反射正常,視野開闊,查視力右0.4,左0.8,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2 討論
「視網膜泡狀脫離」gass在1973年報告了5例「視網膜泡狀脫離」的患者,他們是以視網膜後極部的多發性色素上皮屏障損害,視網膜形成多處泡狀隆起為特徵。視網膜下滲液增多時,遂向下流,因此常合併下方視網膜脫離。西醫治療,由於本病確切發病原因不明,因而缺乏針對性的有效藥物治療。近年來國外報導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藥物,如腎炎、視神經炎等大量應用皮質類固醇後,誘發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者,有報導對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病人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後,使病情迅速惡化,甚至發展成多發性滲漏,形成泡狀視網膜脫離。此病是由視神經炎過用激素而導致的併發症[1],龐贊襄提出青盲多因肝腎陰虛,或肝郁損氣,或肝郁少津,或心脾兩虛,肝經鬱熱引起,且肝經鬱熱是導致本病之主因。病機應從玄府鬱閉而論,故青盲要害在於玄府閉塞,神光蔽阻[2]。肖國士認為青盲症病因早期以機體內外的各種失調為主,後期以虛損為主[3],韋玉英提出青盲症多因七情內傷、勞役過度、稟賦素虛、飲食失調、房勞不節、久病耗損或撞擊傷目所致。其病機變化主要在於郁、瘀、熱、虛四字[4],姚芳蔚認為必須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則,探求病因辨證施治,根據久病必虛的理論,多採取培本補虛的原則,必須探明虛在何髒何腑而予以補益[5]。經驗體會:視神經萎縮是視神經的退行性病變,中醫稱本病為青盲症,多因肝腎陰虛,脾腎陽虛,氣血兩虛,肝氣鬱結,氣血瘀滯等致目竅失養,神光不能發越所致,治宜滋補肝腎、溫脾腎陽、益氣養血、疏肝解郁、行氣活血為治療原則。根據以上理論,筆者采有異病同治的原則自擬方:扶正固本、活血開陽、免疫調節。本病屬青盲範疇,除先天不足,肝腎兩虧外與失血高熱、勞倦等有關,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本方突出中醫特色,由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八珍湯加減化裁而成。
參考文獻
1 李鳳鳴.眼科全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270.
2 龐贊襄.(專題筆談)視神經萎縮證治.中醫雜誌,1989,302:4-9.
3 姚芳蔚.(專題筆談)視神經萎縮證治.中國中醫眼科雜誌,1992,2(4):223-228.
4 韋企平.韋玉英治療視神經萎縮介紹經驗.中醫雜誌,1993,34(7):404-406.
5 王錫夫,王鑾第.眼底病的中西醫診療對策.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199.
作者單位:052560河北省深澤縣橋頭鄉魏村祖傳中醫眼科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