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眼部知識-視神經萎縮分類

臨床上一般從視盤的外觀上,可區分為原發性(單純性)視神經萎縮和繼發性視性神經萎縮兩種。

(一)原發性(單純性)視神經萎縮:為視神經纖維退化,神經膠質細胞沿退化纖維排列方向遞次填充,一般是由於球後段視神經,視交叉或視束受壓、損傷、炎症、變性或血液供給障礙等所引起。臨床上分為全部和部分萎縮兩種,前者視盤全部呈白色或灰白色,邊緣整齊,生理凹陷輕度下陷,篩板小點清晰可見,周圍視網膜正常,視網膜血管無白鞘。常見於不合併有顱內壓力增高之顱內腫瘤,如垂體腫瘤、顱腦外傷(顱底骨折等)、奎寧或甲醇中毒及絕對期青光眼等;後者依視神經損害部位不同而異,視乳頭可為顳側半蒼白或鼻側半顏色蒼白,其中尤以顳側半蒼白最為常見,因為從該側進入視神經之盤斑束最易受累,常見於球後視神經炎和多發性硬化症等,但正常視盤在顳側的神經纖維較細,血管較少,故顏色略淡,因此診斷時必須結合視野改變來決定。

(二)繼發性視神經萎縮:為視神經纖維化,神經膠質和結締組織混合填充視盤所致。多發生於晚期視盤水腫或視盤炎之後,視盤為滲出物結締組織所遮蓋,呈灰白色,污灰色或灰紅色,邊緣不清,生理凹陷模糊或消失,篩板小點不見,動脈變細,靜脈狹窄彎曲,血管周圍可有白鞘伴隨,是為視神經炎型萎縮(neuritia atrophy)。由廣泛性視網膜病變性引起者,視盤呈臘黃色。常見病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瀰散性脈絡膜視網膜炎等,邊緣不清晰,血管很細,為視網膜型萎縮(retinitic atrophy)。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