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病因有哪些?視神經萎縮病因多不?視神經萎縮病因又如何找?視神經萎縮的病因與防治視神經是由特殊軀體感覺纖維組成,傳導視覺衝動。由視網膜節細胞的軸突在視神經盤處會聚,再穿過鞏膜而構成視神經。視神經在眶內行向後內,穿視神經管入顱窩,連於視交叉,再經視柬連於間腦。由於視神經是胚胎發生時間腦向外突然襲擊出形成視器過程中的一部分,故視神經外面包有由3層腦膜延續而來的3層被膜,腦蛛網膜下腔也隨之延續到視神經周圍。
那麼,視神經發生病變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都知道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可以將它形象地做個比喻:眼球是照相機;角膜、晶狀體是鏡頭,用來採光、聚焦;視網膜是底片,用來成像。正如照片要沖印出來才能看到一樣,圖像信息要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才能被我們感覺到的,因為視神經起著樞紐的作用。
直徑1.5mm、長約45mm的視神經像繩索一樣聯繫著眼球和大腦,很多人把它俗稱為「眼神經」,「眼神經」壞了就看不見東西了——這在醫學上稱為視神經萎縮,它是指醫生通過檢查發現視神經乳頭顏色變淡或蒼白,視乳頭表面毛細血管數目減少。
其實視神經萎縮並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包括先天因素(如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外傷(如剪刀刺傷、拳頭打傷)、炎症(大多眼睛伴有疼痛)、藥物及煙酒中毒、良性或惡性腫瘤(長在頭顱或眼眶內)等等,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青光眼也是可引起視神經萎縮的一種眼病,患者眼壓長期較高,超過了視神經所能承受的能力,所引起的神經萎縮是不可逆的。因此,患者若出現眼睛劇痛,或伴有頭痛、嘔吐等症狀應趕快就診。有的患者沒有任何徵兆,不知不覺中視神經已經損壞,到體檢時才發現為時已晚,所以應定期進行眼部檢查。
視神經萎縮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首先,視力明顯減退,視物不清或者根本看不見。其實,視野向心性縮小。視野是指眼睛向前直視時眼角餘光感受到的範圍,它和視力一樣重要,如果視野小了,過馬路時就看不到駛來的汽車,容易發生意外。另外,有些患者會出現瞳孔散大、怕光等情況。如有上述症狀要盡快就診,醫生會根據眼底形態及視功能(視力、視野)檢查確認是否患視神經萎縮,然後進行X線頭顱攝片、CT掃瞄等檢查,尋找可能引起萎縮的病因。
對早期視神經萎縮的診斷,單純的從神盤外觀來判斷很難做出結論,因為視盤的顏色和連緣在正常人變異很大。如近視眼視盤顏色較正視眼稍白,嬰兒又較成年人略白,其他貧血和白血病患者的視盤無萎縮,亦較正常人白,遠視眼的視盤邊緣有的人也不清楚,因此有人認為視盤邊緣上小血管數目的多少對判斷有無視神經萎縮有些幫助,這種小血管(是指不易辨出動脈或靜脈者)正常人可有9-10條,如減少到7條以下,可能為視神經萎縮。另外用無赤光檢眼鏡檢查眼底,正常的視神經纖維呈白細線條狀,萎縮的視神經纖維,常呈雜亂斑點狀。視野改變多為向心性縮小,尤以鼻側周邊視野發生最早,也有開始周邊視野出現楔形缺損,繼而向中心擴展,最後形成向心性縮小者。此外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尚可出現各種不同形狀的視野缺損或暗點。
在人體組織中,神經是不能再生的,因此視神經萎縮的預後較差,最終會導致失明。病因治療為首要的,其次可給予中西醫綜合治療。一旦視神經萎縮,要使之痊癒幾乎不可能,但是其殘餘的神經纖維恢復或維持其功能是可能的,患者應充滿信心、堅持治療。
由於各種藥物的應用未能採取嚴格的雙盲試驗(有時也不允許),因此很難說明何種藥物及方法一定有效。藥物中常用的包括神經營養藥物如維生素B1、B12、ATP和輔酶A等,血管擴張藥及活血化淤藥類如煙酸、地巴唑、維生素E、維腦路通、複方丹參等。近年來通過高壓氧、體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
針灸治療視神經萎縮,在上世界50年代後期就受到了較大的重視。在穴位選擇上,除用傳統穴位外,還發現了一些有效的新穴;在手法上,則強調在補法的基礎上使感應到達眼區;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以針刺為主,亦運用頭針、穴位注射、電針及耳針等法。針灸治療本病的效果,如果各地評判標準不一,刺灸方法各異,有所差別,有效率在55%-90%之間。
護理視神經萎縮的具體方法如下:1、要安慰病人,勿緊張,忌惱怒,心情輕鬆舒暢,有利於疾病的恢復;2、戒煙酒,防止寒冷,注意保暖睡眼時勿俯臥壓迫眼球,以限眼壓升高;3、高血壓患者血壓不宜降的過低,應保持稍高於常人血壓;4、失眠病人勿服過量鎮靜藥。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