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遇上失眠,如何自救?

你怕失眠嗎?怕失眠其實比失眠更可怕。那份從早到晚纏在心頭「今晚唔知瞓唔瞓到」的情緒壓力,可以壓得人連唞啖氣都無力。不想被害怕心理牽着走,各位失眠人,記得鼓勵自己踏出一步去「改變」,因為這是自救的不二法。

失眠人1 號:自我催眠助我入眠:任職護士的張小姐,失眠病史厚疊疊,問何時開始,50 歲的她想了想答:「我失眠都有廿年了。」她的失眠,有齊難入睡、易扎醒、睡得少徵狀。至於原因,職業所需經常看夜影響睡眠規律是其一,但其對孩子對家庭事事過分上心的緊張大師性格,也是導火綫。「生仔女後,失眠問題的確加劇了,睡眠變得很零碎,通常個多小時便扎醒,醒來後我又慣性去看望孩子一眼才安心,如是者,很多時天未光扎醒後便再難入眠。」但失眠情況在她,開初也不算是大困擾,只因她全副心神都放在照顧家庭上,已無暇替自己的精神壓力擔驚受怕。情況直至10 年前,她婚姻觸礁鬧離婚,再要面對爸爸離世、自己要做婦科大手術,情緒指數才終於爆錶。

「當時我的情緒變得異常緊張,嚴重時連去櫃員機撳錢也緊張得忘記了步驟,處理決定時很猶疑。」身心俱疲,每晚放工都是拖着疲乏腳步回家的她,連跟孩子說話也沒力氣。「我很內疚,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但又有心無力。」為怕影響病人,她選擇停工半年,希望放低工作壓力可以平復心情。只可惜,再投入工作時的沉重壓力,更令她情緒崩潰,終給確診罹患鬱躁症。「病發後,別說照顧孩子,我連自己生活都照顧不了,整天就是坐着,腦子空白不懂思考,又不敢出街,對着兩個孩子也會又喊又鬧,情緒完全失控。」但最難捱的,她說是晚上,人在床上睡不着,滿腦子自自然是負面情緒、回憶及畫面,想叫停也停不了。

失眠失到怕的她,多得09 年護士續牌進修,給她遇上有2 個學分的催眠治療體驗班。她很記得,最初小組上課時,情緒很差,每次講感受都喊,導師遂引導她先治標:學習處理身體徵狀。「在指導下,我重新感覺自己的身體,這才發現,原來我喊時心口會感到很重,失眠時肩膊肌肉會很繃緊、雙手會麻痺。」這是一直忙工作忙照顧家人處於「忘我」狀態的她,第一次停下來,靜心透過身體徵狀意識「自我」的存在。

「課堂讓我明白情緒與身體徵狀的密切關係,所以往後失眠時,我懂得把專注點從負面情緒轉移去身體反應,再透過自我催眠的基本呼吸、肌肉放鬆技巧慢慢紓緩徵狀。」這跟自己身體對話溝通的過程,讓當時六神無主的她,覺得在失眠問題上「有嘢」可以自控。「能力感的提升,令我睡在床上會少了份驚恐,多了份鎮定,睡眠質素也因而有了改善,可以連續入睡三數小時。」

也是這份自我能力感,促使她敢於主動要求導師給予個別輔導。「我知自己內在有很多情緒垃圾,一日不清走,都不會睡得好。」由身體徵狀延伸去背後的情緒問題,觸及深層本源,她才知除了角色轉換(成為媽媽)、能力失衡,從沒給自己「空間」喘息,也是壓力源頭。「我從不為意自己內心積積埋埋有很多的傷痛不安,像關係疏離的爸爸離世,我以為無事,接受治療輔導才知自己很掛念他,要一段時間才能淡化那份傷心,心口不再有很重的壓迫感。」

她直言,內在情緒垃圾還在逐一清理中,但治療過程令她學習到要認識自己、照顧自己及愛自己。「我已慢慢找回力量,也更有信心走出去接受新事物,嘗試給自己『空間』去建立開心回憶。向來怕貓的我甚至養了貓,那些抱貓摸貓的舒服感覺、跟仔女一起照顧貓咪的親密感,逐漸成為我催眠意境中出現的正面畫面,情緒也變得更穩定,可以做半職護士工作。」還會怕失眠嗎?她笑着答:「現在睡在床上不會胡思亂想,很多時半小時已睡得着,不過就算未能入睡,用那半小時來休息,我覺得都幾好。」當思想正面,面對失眠的心態,果然大不同。

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社工及認可催眠治療培訓導師尹婉萍表示,人在催眠意境的腦電波,跟入睡時身體自我修復期間發出的腦電波相同,均是十分放鬆的狀態,因此催眠治療會是讓人從清醒狀態進入鬆弛,或準備入睡狀態的有效方法。「張小姐接受的是整合式催眠治療,包括個別輔導及小組治療,而且是以自我催眠技巧為導入方法,加入很多心理治療的輔導元素,研究證明這療法能更有效處理與情緒相關的失眠徵狀,亦同時能協助患者紓緩情緒。」她解釋,傳統催眠治療是由治療師給予提示作導入,引導當事人專注於主觀感受,讓身體逐個部位放鬆,帶動身心去回應主觀感覺。「但整合式催眠治療則再進一步,治療師會輔導評估當事人身心徵狀,從他面對的實況中整合出『來自其本身』的提示,再在治療期間應用,令其潛意識更容易接收,處理身體徵狀反應之同時,亦同步處理情緒問題。」

以張小姐的個案為例,她需要給自己「空間」休息,所以尹婉萍選擇從她本已繃緊的肩頸肌肉入手,引導她去認識自己的需要。「治療期間的肌肉放鬆練習,我們會交叉雙手按摩雙膊,吸氣時大力揑緊膊頭不放,到呼氣時才鬆開手,然後雙手慢慢從頸項移去膊頭再放低。這練習看似只是幫助肌肉放鬆,但其實過程會讓人更強烈的感覺自己正處於拉扯狀態,故當她靜下來,透過呼吸、肌肉放鬆進入催眠意境情緒放鬆時,再提示她『放在膊頭上的擔子,已背了很久,是時候暫時放低』,其潛意識便會容易接收這個正面信息,繼而改變行為習慣,令身心兩方面都有得益。」

失眠人2 號:克服失眠靠擴闊生活:上班族,沒有不被工作追着跑,想有覺好瞓很難。但無事忙,其實也不一定睡得飽,退休男士阿劉(Alan)便是一例。位居管理層的他,08 年中以61 歲之齡退休,每天時間由忙返工忙開會,變成飲早茶睇報紙睇電視,時日流流長,一間屋每日就得他與太太兩老相對,開初很不適應。「沒有職業,就似沒有了身份,我覺得自己好似『無晒用』咁。」

家住觀塘,他退休後試過午飯時行落裕民坊,見人人腳步都很趕忙,更覺得自己唔需要再在這個社會上。「那是一種很失落的心情,在退休前服務的機構,我做了34 年,工作是我對自己的認同感,很重要,我所有時間都比晒份工。」最慘是忙與閒的轉變步伐還未適應,金融海嘯又已殺埋身,唯一有為退休做準備的經濟投資嚴重虧損,因情緒壓力雙管齊下,他自言開始「自動瞓唔着」。

「我是投資初哥,學人投資債券股票都是想退休後可以每月都有收入,毋須動用退休金,那知一個海嘯卻令我資產大縮水。(虧損很多嗎?)打個比喻,假設當時我的總資產是100 蚊,我蝕到剩返不夠10 蚊,當中現金流更只得7 蚊。」面對困局,情緒大受困擾的他,晚晚失眠。「我咁大個人都無試過瞓唔到,以前工作再忙,我一躺上床都可以大覺瞓,從來都無諗過自己會失眠,成晚一合眼就扎醒。」這段眼光光到天光的歲月,持續有兩個多月,Alan 形容日子過得「很痛苦」,但情緒困擾除了曾跟太太仔女傾訴,他連老朋友也沒多講。「礙於男人尊嚴,始終不會說得自己好慘,我會有保留。」反而防止自殺熱綫之類的電話,他打過幾通。「我不是想死,只是自知個心有嘢唔舒服,想找個渠道去搵人聽我講,而且致電熱綫對方不識我,我可以暢所欲言的講我有幾怕失眠,但亦只能短暫紓緩。」

迫不得已嘗試服用安眠藥,他還是睡不寧。兜兜轉轉,到頭來真正幫到手的,是他肯求變的心態。「因為擔心手持債券會似雷曼般話執就執,我每日閒暇在家就不停上網睇股價看資料,也順便看一些關於失眠的資訊,這才知要對抗失眠,一定唔可以孤立自己,要同人多些互動,這樣心情才會開闊,有助入睡。」於是,從未參加過團體活動經驗的他,的起心肝主動報讀社區支援服務的情緒管理班。「本來我是覺得睡得差,學習情緒管理會有幫助,但想不到在課堂上跟其他各有不同適應問題的退休男士談談笑笑,對情緒改善很有作用。」自此,活動他愈參加愈多,打門球、行山旅行、唱歌班、義工服務……有時間的他都參加,沒多久,人已有返笑容。「識得笑,情緒便鬆了,知道盡管手頭現金得返7%,但其實都夠用,不需過度擔心到想去再培訓做保安。」繃緊情緒漸漸放鬆,入會約兩個月,他便睡得着。「哈哈,我都唔知點解,總之某晚覺得很累就自然睡得着,然後就再無失眠了。」總結經驗,他說:「擴闊生活是對抗失眠的關鍵,要謹記。」OK,收到了。

香港神託會男士社區支援及展外服務項目主任(註冊社工)李鳳英表示:「人老了,要從職場退下來,很理所當然。但對在職男士而言,『退休』二字除了代表沒有了工作,同時亦失去了身份認同,退休男士不單心理上要面對家庭角色、經濟角色的轉變,連帶原本職場上的朋友也會因為不用再上班而一併無晒,內在情緒壓力鬱鬱埋埋,便有可能衍生睡眠障礙等情緒問題徵狀。」不想辛勞大半生,到老「悶」出病來,男士在退休前,除了理性化的預備經濟安排,她指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別讓自己處於「被孤立」的境地。「最理想是退休前先預演放長假,學習安排每日活動流程及擴闊生活圈子,例如建立運動習慣、安排家人聚會、參加興趣班結交新朋友等,令自己心理上有一段調適期。」另外,她亦建議可善用個人知識做義工,參與一些社區支援服務,發展第二事業。「我們很鼓勵會員把自己的技能如打門球、打氣排球、打鼓或電腦知識,教授其他會員,然後再大伙兒一起做義工給弱勢社群提供服務,這助人自助過程,也可令退休男士增加自信,減低情緒壓力。」

受失眠徵狀困擾的你,假如也想深入認識失眠與情緒壓力的關係,不妨參加這個由註冊社工及催眠治療師作導師的治療小組,嘗試學習運用自我催眠的技巧,建立身心正能量,改善睡眠質素。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