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是本港常見的職場痛症之一,不少工種好像銷售人員、教師、飲食從業員等,都要經常長時間站立,在缺乏休息下,日積月累造成腳底勞損,加上承受着體重又長期受壓而致病。此症影響患者的腳踭和足弓位置,假如感到腳踭痠痛,走路時腳底偶有疼痛都是患病的先兆,所謂防患於未然,這時不妨透過適當伸展與肌肉訓練運動,紓緩緊實的足底肌肉,改善狀况。
足底筋膜位於足弓下方,用以維持足弓穩定性,並吸收走路時地面造成的相反震動,更可保護足部肌肉、血管及神經線。當足底筋膜過度勞損便會引致發炎,患者起初會出現腳踭痠痛,或走路時腳底會間中感到痛楚,但多行幾步以後,不適感就會慢慢減退,然而隨時間過去,痛楚會逐漸加強,特別是腳部休息一段長時間後再次活動,好像一早起牀第一步着地、看完一場電影後再走動,痛楚最為嚴重,若缺乏適當處理,會導致步行時出現刺痛,更會惡化成骨刺。
壹.手力.物理治療.運動中心首席物理治療師何卓華(圖)表示:「足底筋膜發炎會刺激附近的滑膜產生炎症反應,分泌積液,當我們休息一整晚,這些液體就會積聚,並好像膠水般把周邊組織黏連在一起,因此患者長時間靜止不動,之後再次走路時會感到特別疼痛。」
成因雙腳過分受壓售貨員高危
長期走動、過分受壓招至勞損是導致足底筋膜發炎的關鍵,所以經常要站着工作或步行的人士,如從事傳銷工作、售貨員等都是高危一族。另外,習慣穿高跟鞋及質地較硬的鞋、肩平足患者、平日少做伸展運動也會增加患病機會。不過姿勢不正更可能是重要成因,何卓華說:「患者通常只有其中一邊腳有問題,既然雙腳承受同樣壓力,為何不是一起發炎?反映身體把重心側重其中一邊,可能是平日用了錯誤姿勢走路,又或曾經『拗柴』,即使是輕輕屈到腳踝,之後沒有腫脹,但有機會導致腳骨輕微錯位,使力學有誤。此外,脊骨是人體的中軸,假如因其他姿勢問題令脊骨錯位,或會連帶影響盆骨,如是者層層影響之下,便會增加腳底壓力,因而患上筋膜炎。」
預防穿底部較柔軟舒適鞋種
此症因勞損而來,想徹底解決問題,最理想當然減少走動,專心靜養,同時以超聲波、消炎藥等治療,讓患處盡快消炎。不過往往因實際生活和工作需要,根本難以完全停止活動,所以何卓華建議選擇底部較柔軟舒適的鞋種,例如配備氣墊的波鞋就較合適,要是上班不便穿著這類休閒鞋,也盡可能使用鞋墊,減少腳底承受壓力。此外,患者亦不妨多做伸展運動(見另表),鬆弛足底腳筋,以及一些練力動作,強化腳掌筋肌,改善病况,而非患者平日多做亦有助預防。
治療糾正行路姿勢
倘若問題是由錯誤姿勢而引致,糾正習慣才是治本的方法,「最重要學會正確的行路姿勢,其實每走一步都應該是腳踭先着地,然後是腳板外側,最後到腳趾頭,大家只要反轉鞋底,看看是不是鞋踭位置磨蝕最多,就可判斷姿勢是否正確,所以那些『八字腳』的朋友就需要注意並改善步姿。另外,患者亦可接受手法治療,將錯位的脊骨、盆骨、腳骨等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