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特首話齋,香港人有的是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要長時間工作?可以,犧牲假期上班嗎?也沒問題!唯獨要大家停下來好好休息入眠,卻似乎有難度。據衛生防護中心2008年一項行為風險調查顯示,在受訪的二千名18至64歲人士當中,約有五分一人,一星期內出現三次或以上的失眠徵狀,深受失眠問題困擾。失眠不單影響個人日常工作和狀態,更會誘發連串的生理、心理與社交問題,如想養精蓄銳發揮更好表現,就要從良好睡眠開始。
我算失眠嗎?
失眠並非單憑感覺,認為睡眠不足來衡量,復康會註冊護士黃錦儀表示﹕「首先要看有沒有入睡困難,是否上牀後超過30分鐘仍未能入睡,其次是無法熟睡,一整晚會不斷醒,而清醒時間可超過30分鐘。另外有否過早睡醒,早得天蒙光就已起牀,又或睡醒後好像沒睡過一般,以及日間功能受到影響。假如以上其中一種情况一星期出現兩次或以上,而且持續超過一個月,即代表患上失眠。」
失眠豈止是缺乏休息那麼簡單,更會產生多項連鎖反應,影響生理、心理以至社交層面,黃錦儀說﹕「生理方面,有報告指睡眠欠佳會引致免疫系統下降、血壓控制較差,提高患上中風等心血管病的風險,另亦有說與肥胖有關。至於心理方面,因睡眠有助身體修復,甚至乎維持記憶,穩定情緒,倘若長期睡眠質素欠佳,缺乏精神,甚至會導致抑鬱症、恐懼症,失眠與低落情緒兩者更是互為影響,睡不好情緒更壞,而情緒差就會更難入眠,長此下去形成惡性循環。此外亦會影響認知表現,睡眠不足會令人較難集中,判斷力下降,而且記憶力和反應亦較慢,如是者減低工作效率,甚至影響人際關係。」
安眠藥不治本
黃錦儀又指,其實意識到失眠問題的人不算少,但真正願意接受進一步跟進的卻並不多,其中成年人,特別是女性;婚姻狀况不穩,如離婚、分居、配偶離世;上了年紀;非在職人士,包括學生、待業人士、退休人士等,都有較大可能出現失眠。
為求有一覺好夢,患者們會試盡所有方法,好像數綿羊、服食保健品等協助入睡,但成效見仁見智,與其要長時間抵受無法入睡的煎熬,不少患者寧願選擇最快見效的方法──服食安眠藥去暫時控制問題,可是黃錦儀說這絕非上策﹕「在接觸的個案當中,情况各走極端,部分人會極度抗拒食藥,深怕被它影響,寧願尋求其他途徑,另一些人卻只靠安眠藥處理,當然我們擔心服藥者會依賴藥物變成仰藥,以及長期引致肝功能受損的副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服藥的朋友通常不會再深究下去,就此隱藏了導致失眠的真正原因,所以食藥只是治標不治本。患者要清楚明白,失眠只是表徵,背後一定有其成因,與其花一番心力結果仍徒勞無功,好應先認清問題核心所在,然後再作相應調節,情况很可能就得到改善。」
手機綿羊阻入睡
每個人入睡困難的原因不盡相同,解決方法繁多,效果也因人而異,如想正確處理失眠問題,黃錦儀建議患者尋求專業人士意見,進行詳細評估,並接受治療,「譬如說經評估後,發現你的失眠是源自生活習慣,好像時下流行用智能手機,不少用家都隨身攜帶,甚至臨睡前也使用它來玩遊戲、上網、發信息、傾電話等,令人較難入睡,那麼很可能就要改,或者平時要減少攝取含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的食物和飲料,以免影響睡眠。另外,好些患者為求盡快入眠,經常想着要睡覺,或者數綿羊,反而會給自己更大壓力,陷入緊張狀態,這時候就不妨做些鬆弛運動,如練習腹式呼吸法,分散注意力,並讓身體放鬆」。
催眠治嚴重失眠
而情况較為嚴重的朋友,則可能要接受行為認知治療與催眠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現時公認為最有效處理失眠的方法,專家會協助患者檢視個人的失眠問題,例如請他們記錄睡眠日誌,藉此糾正一些睡眠習慣及想法,又或使用情景連繫法教導患者調整心情,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至於催眠治療並非想像中般可怕,其實是協助大家紓緩緊張的情緒,過程可以讓大家認識潛意識,當中找到一些自我提示,了解問題,從而改善睡眠」。
■專家幫手
「我要瞓得好」計劃
復康會適健中心舉辦的「我要瞓得好」優質睡眠計劃,旨在提升市民對睡眠健康(sleep hygiene)的關注,透過各類型的工作坊、小組活動與治療,包括保健工作坊、鬆弛運動小組、催眠、情緒輔導等,協助受失眠問題困擾的朋友。機構在藍田及屯門均設有中心。
網址﹕
www.hkwellness.org
查詢﹕2772 3366(藍田);2618 0068(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