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中醫如何治尿頻?

你我都知,飲水次數多,或常飲利尿飲品,會增加排尿量及次數。但有些人縱使撇除上述因素,還是經常會尿頻。從中醫學解釋,尿頻也有病理性成因,需要根據辨別不同的證型而用不同的治則治法,才能夠真正解決這個令人懊惱又尷尬的問題。

說尿頻,往往以為是腎虛的表現,的而且確,尿頻某程度上與腎和脾臟有關係。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解釋,腎主水,主封藏司二便,與膀胱相表裡;脾主運化水液,脾氣虛則中氣下陷,水失制約。又因先天不足,久病體弱,工作繁忙欠缺休息,可見脾腎氣虛則津液失於固攝,膀胱氣化失常,膀胱失約則尿頻。此外,素體陰虛、病久不癒、濕熱不去,腎陽虛日久均可致腎陰虧虛,虛熱結於膀胱而致失約引起尿頻。

女士的尿道較短較寬,且接近肛門,較易出現尿急、尿滲,甚至因有細菌感染引致尿道炎。如踏入更年期,身體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及膀胱的黏膜變薄及萎縮,令局部抵抗力下降,故容易患上尿路感染,如尿道炎,多表現為尿急、尿頻、尿痛(即「淋證」),不過部分人出現尿失禁,可能與尿道黏膜萎縮性改變及縮短有關。「中醫認為,更年期婦女的肝腎日漸虛弱,陰陽虧虛,正虛則病邪入侵,故此治療也此為大方向。」

50 歲以上男性多見前列腺肥大,繼而壓迫膀胱,使儲尿量相對減少,亦會壓迫尿道,阻礙正常排尿,故患者雖感到尿急尿頻,但要等一會才能小便,且尿流量較少,甚至小便時感到灼痛或刺痛。「有不少男性,先天素體不足、久病體弱、工作繁忙、菸酒過多、年長衰老,他們的體質偏於脾腎氣虛,可有尿頻夜尿情況。」

雖然尿頻可以是腎虛的問題,但也會是尿道炎的症狀之一,兩者的治法不一樣,必須先搞清楚。「如果尿頻患者有尿急、尿頻、尿痛,甚至血尿,初步可診斷為尿道炎。中醫認為尿道炎為濕熱之邪,因外感濕熱或陰部不潔,或飲食積滯使濕熱之邪蘊結下焦,會處方清熱利尿之藥如滑石、車前子等,以助排出濕熱邪。患者且可透過小便帶走細菌,減輕炎症。」

再者,中醫重辨虛實,根據辨別不同的證型而用不同的治則治法。舉例說,凡病程短、起病急、小便頻數短赤、尿道灼熱疼痛、煩躁口渴,為濕熱所致,屬實證,需要清熱利濕,通利膀胱,常用萹蓄、瞿麥、滑石、車前子、金錢草、梔子和茵陳等。她又表示,病程長、起病慢、小便頻數、淋漓不盡,但無尿熱尿痛之感,多屬虛證;若伴神疲乏力、面白形寒、手足不溫、眼瞼浮腫者,為脾腎氣虛所致,對治:溫補脾腎、升提固攝,常用益智仁、淮山、白朮、烏藥、覆盆子、菟絲子、淫羊藿等。若見低熱盜汗,五心煩熱,則為陰虛內熱之證,對治:滋陰清熱,常用知母、黃柏、女貞子、山茱萸、生地、澤瀉、地骨皮等。

除了對證用藥,石醫師表示,尿頻患者可透過以下方法,有效改善問題:

中藥外治法:坐浴,材料:金銀花30 克、蒲公英30 克、地膚子30 克、艾葉30 克、赤芍15 克、生薑15 克、通草6 克。水煎坐浴,每日1 至2 次,每次半小時,用於尿急、尿頻、尿痛者。

針灸治療:穴位有委中、下、陰陵泉、陰谷、復溜、照海、太溪、中極、腎俞、脾俞等。

擇善而吃:多吃具補益固澀作用的食物,如龍眼肉、蓮子、淮山、薯仔、黑豆、核桃、紅棗、栗子、黑芝麻、枸杞子、紅莓、紅桑子、石榴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性質偏寒涼及利尿的蔬果,如西瓜、冬瓜、綠豆、芥菜、生菜、梨等。

飲水學問:每次飲一至兩口水,飲水的次數頻密較一次性飲大量水為佳,使身體定時吸收水份以維持細胞活動,以免除身體一時間無法吸收大量水份,而增加了尿量及排尿次數。飲水應選擇熱水或室溫水,冷開水對人體的溫差的刺激可致尿頻。避免於入睡前一小時飲大量水,或進食水份含量較多的食物。

注意情緒調節:尤其是白天尿頻綜合症(神經性尿頻)及膀胱過度活躍症患者,緊張情緒會增加尿頻次數。

改變習慣:注意衛生,常洗外陰及臀部,防止外陰部及尿道感染。每當有尿意時,可稍忍一下,不要立即上洗手間,這可增加膀胱的儲尿容量,提高控制排尿的功能,減少尿頻。

覆盆子補腎湯

材料:覆盆子12 克、益智仁15 克、淮山20 克、蓮子20 克、瘦肉300 克、生薑3 片。

功效:補肝腎、縮小便。

做法:各種配料洗淨,瘦肉洗淨,切成小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加8 碗水,水滾轉慢火煲一至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冬瓜仁薏米袪濕湯

材料:冬瓜仁60 克、生薏米60 克、炒薏米60 克、陳皮10 克、茯苓15 克、瘦肉300 克、生薑3 片。

功效:利水袪濕,通利二便。

做法:各種配料洗淨,瘦肉洗淨,切成小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加8 碗水,水滾轉慢火煲一至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