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感冒藥成份阻散熱,服後行山小心中暑

翳焗悶熱的夏天隨時「攞人命」。進行戶外活動的市民,散熱工夫不足,會增加中暑危機。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表示,曾有感冒病人勉強與友人行山,中途受藥力影響致散熱功能下降,最終因中暑不治。夏天熱辣辣的晚上都有中暑風險,愛夜跑的市民也要注意。

蕭粵中表示,一間公立醫院每年大約接獲三至四宗輕微中暑個案,患者或會出現熱抽筋、熱昏厥或熱衰竭情況。由此推算,全港每年約有50至60宗個案,常見例如年輕人行山中暑、地盤工人戶外中暑等。

市民對中暑認識並不足夠,尤其忽略服藥的影響。傷風感冒藥的常見成份、即抗組織胺,會影響人體的副交感神經功能,阻礙正常排汗及散熱,增加中暑風險。他說:「患者通常約咗一大班朋友去行山,唔想甩底,患感冒都『頂硬上』,誤解事前食感冒藥,或食唔眼瞓配方,就唔會有事。」但感冒時做運動,更會增心肌炎風險。過往便曾有中年男子,服感冒藥後與朋友行山,因中暑不省人事送院,最後搶救不治。蕭粵中指,間中會處理市民因服藥後運動,致輕微中暑個案。他建議市民患病應多休息,不應勉強參與戶外活動。

夏天的晚上氣溫隨時超過30℃,市民放工後做運動,如夜跑,都要提防中暑。蕭醫生提醒市民,不宜穿焗汗的衣物跑步,應揀選質地偏薄及通爽衣物,其間多補充水份。另外,其工作的公院急症室,每逢重陽節及前後日子,都接獲市民因拜山中暑的個案。長者尤其因上落山消耗體力,更易中暑。他建議市民帶備足夠清水拜山,亦切忌穿黑色衣服。肥胖人士因脂肪較多,阻礙散熱功能,容易中暑。本港過往曾有身形肥胖的中學生,黃昏時與同學在西貢行山期間,因中暑死亡,顯示肥胖人士行山更要確保散熱及水份足夠。糖尿病人也屬中暑高危一族。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