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心臟悸動、乏力、不夠氣、頭暈等,均是「室性早搏」的病徵。「早搏」是心律不正的一種,本港約有1%的人口有不同程度的早搏問題,但未必所有人均注意到病徵,因而容易忽略症狀,嚴重者可引致心衰竭甚至猝死。
現年68歲的陳女士(化名),一向活力非常,經常打籃球、羽毛球、游水,直至08年初開始持續「個心好似脹住咁、行路唔夠氣、頭暈」,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完全無法運動,「連行路都唔夠氣,仲可以做啲咩?」一次突然發病,被人送入急症室,經檢查後證實為「早搏」。曾服食不同藥物,但徵狀並無改善,直至接受手術治療後,目前已恢復運動量,「游水、打羽毛球都無問題」。
香港港安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馮永康表示,正常心臟的跳動是有規則的,每次心跳間隔時間基本相等,但若出現突然提前的心跳,在醫學上便稱為過早搏動,即「早搏」。他稱,當出現偶發性早搏時,可能使人感覺心臟悸動一下,也可能毫無感覺,頻發早搏則會使心臟排血量降低,繼而腦部供血不足,可引起乏力、頭暈及胸悶,更會令本身患有心絞痛或心衰竭的人士病情加重。
馮永康稱,早搏的成因很多,包括情緒壓力、電解質失衡、藥物影響、心室肥大或在胚胎時,肺部血管與心臟血管的接駁位置有不正常細胞所致,因此患者年齡很廣,曾有15歲年輕人患病後連上學亦有問題,也有30餘歲的飛機師,因早搏問題影響工作,接受治療後便可繼續飛行。
目前除藥物治療外,亦可選擇手術治療,而本港近年已引入新技術輔助消融手術,透過即時的3D造影技術,即時為醫生提供病人心臟的立體影像,準確找出患處所在。馮永康稱,手術的成功率約85%至90%,部分病人更可達至根治的效果,而因早搏引致的心衰竭,亦可在手術後恢復心臟功能。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