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天旋地轉、頭暈及作悶,很多人認為是耳水不平衡發作,更擔心無藥可治,兼症狀會反覆發作。耳鼻喉科醫生指出,頭暈不一定由耳水不平衡引發,臨床上頭暈病例其實更多是由耳石引起,耳石成因多與頭部受傷有關,真正耳水不平衡病例只佔少數。耳石發作時減少頭部移動,並接受耳石復位治療可改善頭暈不適。
記者:梁麗兒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志謙表示,耳石問題引起的頭暈,又稱「位置性頭暈」(BPPV),涉及頭部郁動時的動作,經常發生在床上轉身或起身時,或蹲下身綁鞋帶、向高處提取物件、垂低頭洗頭期間。
頭受傷致管內壁碎裂
元兇為內耳中的「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出現一粒粒的耳石,當頭部郁動時,耳石誤碰管內的神經線,令腦部接收錯誤訊息,以為身體失去平衡,導致眼球不斷轉動尋找對焦,因而產生暈眩感覺。
半規管本身是一個平衡系統,內藏液體,靠感受旋轉動作,令身體保持平衡。正常情況下,管內不會有耳石,但頭部曾受傷,例如撞車、「中波餅」等意外,都會導致管內壁碎裂,引致耳石。另外,身體缺水都會引致生耳石。管內液體也會無故凝結出耳石,但成因不明。
何志謙指一般止暈藥不能解決問題。楊觀賜攝
何表示,臨床上每日都接獲頭暈求診個案,介乎30至60多歲,最年輕病人只有10多歲。一般頭暈多數由耳石引致,耳水不平衡佔整體少於10%。耳水不平衡成因為半規管及耳蝸的水壓太高,令耳水失衡,但病例其實不多。惟不少頭暈病人會誤解自己患耳水不平衡,或擔心腦部生腫瘤,但接受腦部檢查卻無發現。服用一般止暈藥也不能解決耳石引起的頭暈問題。
耳石不能取走,但可進行耳石復位治療,即用手法轉動病人頭部,將耳石移離神經線附近,便可避免頭暈,毋須服藥。當頭暈發作時,應停下休息1至2分鐘,「耳石唔郁就會冇事」,他強調耳石不會對健康有嚴重影響,但病發時,若周邊環境不安全,便會發生意外,其間不宜駕駛或操作機械、進行劇烈運動。另避免頭部轉動或轉身太快,患者也不宜玩機動遊戲如過山車。睡覺時「墊高枕頭」,可減少頭部郁動,都有預防頭暈作用。
由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組成醫療組織「HELP」的《健康智庫》訪問系列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410/1910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