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鬱,一個你我都不感到陌生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了2020 年,抑鬱症可能成為除心臟病外,對社會經濟造成最大負擔的一種致殘疾病。雖則如此,但很多患者都不自知,以致病情愈來愈嚴重……
基督教聯合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李天豪醫生表示,抑鬱症在初期及輕微的階段較難以覺察,因為病徵很普遍,例如感到不開心、頭痛、疲倦、失眠、腰痠背痛等不適,一般人會覺得平常不過,所以會掉以輕心。
那麼,怎樣才知道自己有異常?關鍵在於時間和嚴重性。「大部分抑鬱症患者的病徵是漸進式出現,即愈來愈多,而且愈來愈嚴重。情緒也一樣,最初可能只不過不開心,但漸漸會出現容易發怒、脾氣暴燥的問題,再加上其他抑鬱症徵狀,如思想負面,早期患者還能夠思考怎樣去改變自己,但到了後期,只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開始對將來不存任何希望,甚至萌生自殺念頭。身體方面,患者的睡眠質素愈來愈差,食慾下降,變得消瘦乏力,對身邊的人、事、物不感興趣。」
從輕微到嚴重的時間由數天至幾個月不等,如果患者對抑鬱症無任何意識或知識,就算初期有徵狀都不易察覺,更遑論求醫。「一般人都不太認識抑鬱症,患者到嚴重的階段會不願意見人,結果有事也無人知。若然家人同樣對抑鬱症毫無認識,可能會以為患者收埋自己,是懶惰、被動性格原故,才不加以理會。」
他表示,抑鬱症可以是一個「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疾病,熟悉患者的親友細心觀察的話,會留意到患者出現明顯轉變,例如不回覆電話、拒絕見面,或性格由開朗變為內向、由隨和變為容易發脾氣、思想變得負面等。「雖然有些人性格本身較為悲觀,但可能會有其他轉變,例如面容憔悴、社交中斷等。如是輕度者,會較容易接收到其他人的安慰說話;至於嚴重者,他們總是聽不入耳,旁人也覺得患者毫無反應。」
抑鬱症人的思想模式:經常將問題放大,例如失去工作後再未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繼而影響情緒。再由於自我形象低落,會有逃避見人的行為,以及無胃口進食、失眠和疲累,問題漸漸深入,人也愈來愈不開心。「抑鬱症的形成,除了與基因、遺傳有關,一些外在因素如離婚、失業、家庭壓力、親人離世都會成觸發點,所以面對這些事件時要當心。」
為了預防抑鬱症埋身,李醫生建議每個人都可以學習「HAPPY 抗抑鬱法」,方法如下:
H(Healthy Lifestyle)——不論飲食、睡眠及社交要有健康發展,有助提升身體抗逆及免疫力,維持身心健康於良好狀態。
A(Avoid Alcohol & Drug)——有研究指酗酒與濫藥都會增加患抑鬱症的機會,這些沉溺行為亦會傷害身體,宜盡量避免。
P(Proactive Learning)——預防勝於治療,主動學習何謂抑鬱症,好使徵狀出現時也懂得求醫;掌握一些自我鬆弛的減壓方法,減低患上抑鬱症的機會。
P(Positive Thinking)——遇上問題時,嘗試用多角度思考,正所謂絕處也可逢生,凡事沒有絕對的。
Y(Yabber)——多談話,主動跟別人聊天及談心事,良好的家庭和人際關係可減低抑鬱症的發生。
抑鬱症可分為重鬱症和輕鬱症,若是重鬱症,患者首先有兩個星期或以上持續情緒極度低落,或者失去生活的興趣,再加上下列7 個病徵的4 個或以上:
1.體重在1 個月內減少或增加超過百分之五。
2.幾乎每天都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度。
3.動作遲緩,坐立不安或容易激動。
4.差不多每天都容易疲倦,活動量明顯減少。
5.感到內疚、無價值或無助。
6.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減退和猶疑不決。
7.有自殺或企圖自殺的念頭。
分析:若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有可能患上抑鬱症,應盡早尋求協助。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