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日常生活持續腰背痛,或因腰椎前移

痛,人人皆怕,如果身體經常有痛,這種感覺絕不好受。腰椎前移就是一個會帶來痛楚的脊椎問題,患者的腰背會在進行日常活動時出現持續性痛楚,起居生活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想早日遠離痛楚?及時的治療是必須的。

所謂腰椎前移,即是指腰椎的椎體往前移位,造成馬尾神經壓迫或神經根拉扯,而產生腰痛或坐骨神經痛的症狀。骨科專科醫生辛倫傑醫生指出,腰椎前移分幾類,在年齡介別當中,大部分都是退化性(Degenerative)腰椎前移。如年青時出現此問題,則屬於發育障礙性(Dysplastic)或先天性腰椎前移。有些腰椎前移與嚴重意外受傷有關,名為創傷性(Traumatic)腰椎前移,實際的個案不算多。其他的類型還包括病理性如腫瘤、細菌感染、骨病如骨癌和骨質疏鬆等;腰椎前移也可以由手術後遺症引起,不過這類型的人數少之又少。

退化性腰椎前移是最常見,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也不乏年青患者。「正常人一般在30 多歲開始出現退化徵狀,有些人早些,有些人可能會遲些,會受遺傳因素影響,亦與生活習慣有關,經常吸煙,或從事體力勞動而引致勞損的職業,都會增患此問題的機會。」他表示,退化性腰椎前移的病徵除了腰背痛外,還多數涉及坐骨神經痛,而痛的發生常跟活動情況有關,例如彎腰、伸腰,久坐或久站後的痛感更特別厲害。「有些患者表示,當步行的時間及距離愈多,愈有機會出現腳部麻痺,並需要坐下休息一會兒才能夠繼續前行,可見腰椎前移會影響活動能力。」由於退化性腰椎前移的患者會有坐骨神經痛徵狀,所以很容易令人混淆。「坐骨神經痛可因梨狀肌綜合症、椎間盤突出、脊椎前移等造成,必須要經過醫生的深入檢查,如病歷、X 光、磁力共振等才可以作出診斷,患者一般不能單憑徵狀而知道是哪個原因引致痛楚。」

根據研究,退化性的脊椎滑脫通常發生在腰椎第4 節(L4)、第5 節(L5)與S1 的位置,這些椎間盤因退化關係,會變成像漏氣的車呔般,其周邊的軟組織會鬆脫,造成椎體前移。「前移的問題會愈來愈嚴重,開始是腰痛,漸漸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有一部分患者會伴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通常在走一小段路後,兩下肢產生抽痛、麻木等現象。」治療腰椎前移的第一步是保守治療,包括服以非類固醇抗炎劑藥物治療,以及接受物理治療。物理治療除了幫助患者作被動式減痛外,還特別加強其深層肌肉的鍛練,藉此強化脊椎周邊的肌肉,為脊椎提供更好的支撐力量。如果在1-3 個月內未能透過保守治療而成功改善病徵,才需要考慮接受手術。他強調,在臨床上,需要做手術的腰椎前移病人約佔30%。「這些患者對保守治療無反應,並一直有背痛、腳痛麻痺等情況,均適合做手術。倘若病情已發展到腳部神經感覺衰退、無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都應該做手術。」

手術是指經過椎孔間來作神經組織減壓及椎間融合術,屬於微創的腰椎手術,目標是幫助重建脊骨穩定性,並清除脊椎受壓組織而引發的痛楚。手術先在患者的腰背部切口,之後在移位的骨椎與骨椎之間放入已注入骨蛋白的內固定支架,令骨與骨自動融合,最後將椎弓根螺絲放入脊柱來固定整個結構。手術大概需時3 小時,只要病人的身體狀況良好,就算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或者年長的都可以接受手術。但有骨質疏鬆的患者,植入脊柱的螺絲易鬆脫,可會造成併發症。病人通常第2 天可以落床活動,5-7 日後出院。「手術後切忌做粗重工作,亦不要常常彎腰,總之要時刻保護腰部,避免受傷。過了6 個月後,脊柱會逐漸融合,自此可以如常活動,將來毋須把螺絲拿走。手術沿用多年,效果至今理想。」

腰背痛十分常見,不論任何年齡都會發生,其中有不少中年、老年人士都正飽受腰背痛的困擾。辛倫傑醫生說:「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涉及肌肉及軟組織的問題,如果痛了一段時間,很有機會涉及神經線,患者走路時無力、肢體麻庳,此情況要小心處理。」一般而言,要預防腰椎前移而引發的腰背痛,方法沒有太多,事關大部分腰椎前移與退化有關。然而一旦確診,患者必須要小心,避免進行負重動作(如彎腰)和吸煙等,或可減慢病情的惡化。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