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可說是一項老幼咸宜及有益身心的運動,參加者由十歲八歲小朋友到八、九十歲老人家也有,而很多人以為打高球是較靜態的活動,沒有身體撞擊安全性高,但姿勢錯誤或體能不足,不停揮動球杆,擊球就可能對肌肉筋腱造成破壞,引起勞損性創傷。
心臟科專科醫生吳繩綱是一名高球愛好者,球齡超過20 年,每週都會打球,但約5 年前開始受腰背痛問題困擾,甚至有時進行手術時也隱隱作痛,而且覺得練習多年球技似乎也沒有進步,「唔明白點解打極都唔夠遠、唔夠高」。
為了工作及改善打球表現,吳醫生在3 年前接受評估及接受物理治療,令腰椎及左右髖關節旋轉力量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他說,接受治療對身體明顯有幫助,不但解決痛症,打球表現也更佳,並笑言「年紀大咗,個波反而打遠咗」。
養和醫院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表示,涉及高球的運動創傷常見有肌肉扯傷、筋腱拉傷及勞損等,原因是參加者要不斷重複揮杆的擊球動作,一旦姿勢不正、技術不足或體能不夠,慢慢便會累積成病患,引起痛楚及不適,當中以下腰痛症最為常見,佔近三分一的求診個案。
不過,他指勞損性運動創傷在早期的症狀不明顯,容易令球手忽略或延誤求醫,並繼續以錯誤姿勢打球,結果令創傷加劇,嚴重的更可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例如腰背痛便可令步行、站立出問題,甚至夜不能睡。
根據養和醫院與理工大學及香港高爾夫球總會合作,為34 名年齡介乎40 至66 歲的業餘高球手進行身體機能分析,包括髖關節、髖屈肌及肩關節的肌肉力量和柔韌度,結果發現五成三球手因為關節和軟組織過緊或不當姿勢,而引起傷患痛症,當中以腰背痛最多,其次是肩膊痛及膝痛。
進一步分析更發現,有腰背痛的業餘球手都有髖屈肌繃緊的問題,由於腰部及髖關節只能作有限度旋轉,於是令腰椎過分前傾,繼而引起腰痛不適及影響揮杆表現。
打高球前熱身,減少受傷
負責研究的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符少娥指出,研究顯示球手的胸椎關節、髖關節及左肩關節的旋轉角度和力量會影響打球的表現,而當球手的體能有不足時,部分人會不當扭動腰部及膝部作補償,於是造成創傷。
周醫生提醒喜歡打高球的人士,在享受打球之餘,也要有足夠的準備,包括良好的體能狀態、適當的指導和合適的準備,都是預防運動受傷的有效方法,有需要時可接受專業評估,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及治療,可減低受傷的機會。
打高爾夫球看似只是在球場上慢行,但每場進行數十次甚至百次以上的揮杆擊球動作,屬於高速及重複單一方向轉動,對脊椎及髖關節和相關組織帶來不少的壓力,因此賽前適當的熱身不可或缺。
養和醫院運動物理治療小組組長周文亮指出,運動前熱身十分重要,有熱身的高球手較沒有熱身的球手受傷機會少一半,但有些人以為輕輕扭幾下腰或把最先的一兩個洞當是熱身,便是錯誤的觀念。他說,打高球前應進行10 - 15 分鐘的熱身,尤其要針對腰和胸椎旋轉肌肉,以及髖關節,讓肌肉和筋腱為運動做好準備,才能減少傷患。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