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紀漸長,在職場打滾多年的打工仔,不但要為退休生活打算,更要面對身體機能退化,容易出現情緒波動。一項調查發現,16%受訪50歲以上人士出現廣泛焦慮症病徵,推算全港達34萬此年齡層人士或患病。精神科醫生表示,年長一族患此病比率約為一般人的四倍;任由負面情緒積聚,更可演變成抑鬱症或驚恐症。
記者:嚴敏慧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一項調查,今年3至5月於轄下長者鄰舍中心,訪問507名50歲以上會員,平均年齡70歲。結果發現,16%受訪者被評估可能患有廣泛焦慮症,當中70%人對健康感到擔憂,其次是經濟問題(24%)及日常起居生活(22%)。
常感疲倦煩躁
精神科專科醫生馬燕盈表示,長者理智上知道自己年紀大,健康未必如前,但現實中又未必能接受,部份人看了某些疾病資訊,或聽聞患病親友的症狀後,會「對號入坐」認為自己也有病,過分擔心健康狀況,會令情緒處於經常焦慮狀態,誘發廣泛焦慮症。
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教授麥基恩表示,若對許多事出現過度焦慮、難以集中精神、無法安靜下來、容易疲倦、煩躁或易發脾氣等症狀,維持最少六個月,可以界定為患上廣泛焦慮症。
惟不少患者出現失眠情況,卻誤以為是身體自然退化,自行服用保健產品或中成藥等,錯過治療黃金期,當焦慮情緒繼續積聚,隨時誘發其他嚴重情緒病。
長者為高危族
他表示,廣泛焦慮症可謂隱性流行病,估計男士因不善表達情緒,患病情況會更為嚴重。本港曾有研究指約4.1%市民患上此病;是次發現16%年長人士有廣泛焦慮症,即長者患此病的比率約為一般人的四倍,建議政府為高危人士提供支援,並提供相關的健康檢查。
70歲的田女士,12年前退休後因感到空虛失落,不時出現負面情緒,其後參與義工活動填補空白時間,情緒有改善,但06年跌傷腰骨導致神經受損,下半身經常麻痹和疼痛,最嚴重時走路也吃力,令情緒變得很差,「困喺屋企郁又郁唔到,無助又難受,諗過不如死咗佢算!」親友發現她情緒異常,故勸喻求醫,並確診患上廣泛焦慮症。至今她仍要接受藥物治療,但病情已大有改善。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