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城市壓力大,焦慮症埋身

在壓力迫人的香港,很多人從小便要在競爭下成長,由爭學校、爭學位,到爭好工、爭升職……令人時刻處於作戰狀態,終日為將來擔憂,難怪焦慮已成了都市炸彈。若發現自己有失眠、尿頻等情況,就要小心。焦慮症在本港相當常見,因為緊張的生活節奏、壓力、噪音甚至光害,都會對人的情緒有不良影響。基於這些環境因素,令香港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特別嚴重。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就經常接觸這類個案。「據我的臨床經驗,在求診的病人中,有高達8 成有焦慮症徵狀,超過一半人是純粹焦慮症,當中部分人同時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事實上,任何年紀都有機會患上焦慮症。」

別以為容易焦慮就等於患上焦慮症,因為焦慮其實是一個正常的反應,是動物在生存上天賦的本能,可幫助逃避危險。當人處於焦慮狀態時,可反映在心理和生理上。「心理方面,人往往會變得緊張和驚慌,會有逃避的想法,同時會出現連串生理反應,包括心跳加速、瞳孔放大、肌肉收緊、尿頻、大腸易激症(患者會有腹痛、肚瀉便秘交替發生、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等)。」當然,若焦慮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而失眠就是常見徵狀之一。患者很多時會憂慮太多事情,以致睡不著覺,愈是睡不著覺,病情變得愈嚴重。「他們會擔心自己為何睡不著,然後開始憂慮長此下去會否影響健康、日間工作等,愈想愈多,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另一個常見徵狀則是暴躁和無耐性,由於他們已經睡眠不足,加上每時每刻他們都在想著太多事情,對腦部帶來很大的負荷,因此他們的思緒長期處於混亂狀態,人會變得煩躁。」由於身心透支,他們往往會有賴床的習慣,又常顯得無精打采,難以集中精神工作,與此同時,記性日漸轉差,並開始出現逃避的舉動,例如不想見朋友、不想返工,這時就要提高警覺。「置諸不理的話,可併發抑鬱症,情況就會較難控制。若發覺無法改善睡眠質素、經常大發脾氣,並影響到和身邊人的關係、無法控制情緒,又或情緒開始出現低落和抑鬱、工作能力下降,因而妨礙生計,這時便需要求醫。」

事實上,有幾類型人特別容易被焦慮症盯上,當中包括性格「騰雞」者。容易緊張的性格可以是先天或後天造成,若父母有這種特質,亦可遺傳給下一代;又或者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經常看到父母對任何事都會出現焦慮,在潛移默化下,子女亦會變成這種「騰雞」的性格。至於自信心不足、完美主義者和性格執著的人都是患上此症的高危族。「有些人自幼就常被人責罵,因而自信心不足,時常會擔心自己無能力完成工作,終日憂心忡忡。有些人事事力求完美,把目標定得過高,給自己很大壓力,害怕有些事無法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亦有些患者性格很執著,任何事情只要有絲毫改變,都可令他們感到不安和憂慮。」

姑勿論屬甚麼類型的人士,在思考模式上都有著同一特點,就是凡事從壞處想,他們習慣杞人憂天,常常自己嚇自己,例如為了一些輕微病症都會去做連串身體檢查。「即使驗出來無事,他們都會擔心是否檢驗不夠準確,然後去其他地方再驗。有些人則經常猜度其他人喜不喜歡自己,會從人家不經意的表情去推測他人的想法,令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情況中。」

預防有法

治療方面,現時醫治焦慮症的方法以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由於睡不著覺不單是一個徵狀,而且可令病情惡化,所以醫生先會處方藥物改善患者入睡困難的情況。「抗焦慮藥物有安眠作用,亦不會有任何上癮和依賴的風險,而血清素亦有控制情緒的作用,有助入睡。雖然這些助眠的藥物本身不會令人上癮,但卻可令患者出現心癮,例如有些人會擔心一旦停服會否睡不著?經常服用會否上癮呢?因而出現種種焦慮。」

病情嚴重者,醫生會考慮處方鎮定劑,不過由於這類藥會令人上癮,故此只適合短期進食。至於情況輕者當然毋須服藥,可透過深呼吸的方法,令腦部的氧氣量增加、減慢心跳、肌肉放鬆,令緊張的情緒得以紓緩。「病人每日抽15 至30 分鐘做放鬆練習,令人更易鬆弛和培養出正面的想法。同時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助他們糾正容易引致焦慮的思考模式,以及找出有效的減壓方法。」雖然焦慮症很多時防不勝防,不過亦有些方法可減低患病的機會,例如應避免在短時間內有太多人為的變化如搬屋、轉工等,以免帶來太大壓力。日常生活上亦應進行調節。「保持良好的人際網絡,有助減壓,不妨多和樂觀積極的朋友交往,感染他們開心的想法。順帶一提的是,應減少看恐怖片,以免影響情緒。若發覺有持續失眠,就要早日求醫。」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