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面黃黃容易疲倦,溶血性貧血被誤當肝炎

經常面黃黃,又容易疲倦,很多人會擔心自己患上肝病,甚至有病人到急症室求診,被誤當感染肝炎遭隔離,但檢查肝功能卻正常,反而發現有貧血問題。有血液科醫生指,本港每年有數百宗溶血性貧血個案,患者在不正常溶血過程中有機會引致黃膽,若延誤治療,長期慢性溶血可影響腎功能及增加患膽石風險。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表示,有三種原因可導致貧血,包括骨髓造血功能失常,例如鐵質、B12及葉酸不足、腎衰竭、血癌、骨髓瘤、地中海貧血及再生障礙貧血等。另一種常見原因為流血不止,例如腸胃出血或創傷等。第三類則為溶血性貧血,先天性疾病如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病)、遺傳性球型血球貧血(hereditary spherocytosis)、後天出現的自體免疫系統失調及藥物影響等,均會引發溶血性貧血,估計佔全部貧血病例10%至20%。

溶血性貧血一個較特殊的病徵是患者或出現黃膽,梁憲孫指患者雖然骨髓造血功能正常,但紅血球的壽命較正常短,故會引致貧血。他解釋,血液在脾臟新陳代謝後,血紅素會分解,若數量太多肝臟無法負荷時,便有機會出現黃膽情況,溶血越嚴重,黃膽也會越明顯;若同時診斷出有貧血與黃膽症狀,很大機會便是溶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患者在年幼時,未必會出現嚴重貧血症狀,有機會成為長期性溶血,梁說:「個病人可能成日有少少面黃,再加一貧血病徵,好似成日好疲倦、體力冇咁好,但未必會當自己有病。」他舉例遺傳性球型血球貧血病患者的紅血球,不是正常的碟型而是球型,故壽命較短,並容易溶血,若病情不嚴重,年輕時骨髓功能仍正常,只會出現輕微黃膽,但若患病發燒或感染時,溶血會加劇,黃膽便會變得嚴重,易誤會是肝病。

曾有溶血性貧血患者病發時到急症室求診,初時被誤診為肝炎,被送到隔離病房,但檢查顯示肝功能正常,卻有貧血問題,進一步檢測才證實是溶血性貧血。梁憲孫表示,輸血對改善溶血性貧血效果有限,需要找出病因才能治本,例如服食類固醇調節免疫系統;遺傳性球型血球貧血則可藉脾臟切除手術改善,但手術後患者抵抗力會降低。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