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人人都領教過頭暈的滋味,若只是偶爾踎低起身見頭暈,當然不成問題,不過若時常無故暈眩,就要小心身體可能有隱性問題,如貧血、心臟病、中風等,切勿掉以輕心。頭暈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病徵,在家庭醫生羅頌敏多年的臨床經驗中,有不少病人都對頭暈存有誤解。「他們常以為一定和耳水不平衡有關,但後來經過診斷後,我發現真正有此問題的患者其實並不多。可見頭暈的成因有不少,市民不應自行定斷而忽視了其他的健康風險。」
以下情況都有機會令人出現眩暈:
1 血壓低:不少血壓低患者常因血液流到腦部的血不足,令大腦短暫性缺氧,因而常感頭暈。「這類人士經常會有踎低起身見頭暈的情形,因為姿勢突然改變,會使腦部血液在短時間內供應不足的問題加劇。」
2 貧血:由於血液中的血色素較低,血液攜氧亦會不足,同樣會影響氧氣運送到腦部,令患者出現頭暈、眼花、四肢乏力等貧血症狀。
3 良性體位性眩暈:亦即BPPV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指內耳石鬆脫現象,是一種很常見的眩暈成因。「內耳的三半規管內有很多細小的耳石,當它們一旦脫落的話,患者在擺動頭部或改變姿勢時,耳石就會撞擊到三半規管內的平衡器官,因而出現暈眩。」
4 內耳炎:很多時由過濾性病毒所致,如傷風菌入耳,患者會出現嘔吐、天旋地轉、耳鳴等情況。
5 耳水不平衡:又稱美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正如上文提到,患者人數並不多,1,000 人中約有1 人發病。此症至今成因不明,相信和內耳液聚積過量,形成壓力有關,患者會感到暈眩、聽力不斷下降,身體的平衡力亦有機會受到影響。
6 心臟毛病:若本身患有心肌梗塞或心率不正等心臟問題,會影響血液在體內流動,增加短暫性頭暈的發生率。
7 中風:很多中風患者在病發早期,都會出現長期頭暈的情況,年紀大者尤要注意。
8 腦出血:患者在早期往往會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暈厥、嘔吐等先兆。除了腦部受創外,腦出血的主因還包括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而精神刺激、過度勞累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酗酒、暴飲暴食等,都可引致腦出血。
一旦頭暈,很多人會抱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心態,自行服食止暈藥,此舉往往治標不治本。「有些患者因服食了過量血壓藥,因而出現血壓過低,最終造成暈眩,這時服食止暈藥屬無濟於事,建議告知醫生每次服藥後出現的頭暈反應,讓醫生重新調整藥量。」另外,頭暈若由耳水不平衡所致的話,食止暈藥同樣沒有幫助。「因為問題在於內耳有太多水積存,這時應由醫生處方去尿藥,以減低身體鈉的成分,降低內耳水的水壓,並在日常飲食中減低鹽份的攝取量,有助情況受控。」當然,止暈藥亦並非一無是處,起碼它可用於內耳炎的情況,以減輕過濾性病毒引致的暈眩病徵。不過,若服食止暈藥幾日後,情況並沒有改善,就應盡快求醫,因為身體可能潛在其他問題。若頭暈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出現一些可疑症狀,就要注意。「頭暈加上發高燒、神智不清、頸緊的話,有機會是由腦膜炎所致;身體局部位置無法活動、口齒不清、說話模糊、看東西出現疊影等,可能是中風的先兆,這些情況都需要立即求醫。」
原來還有很多因素可引致頭暈,當中包括情緒病,羅頌敏醫生說:「患有驚恐症和焦慮症等問題的人士,不只在情緒上會產生煩躁、憂慮及不安等徵狀,很多時還會引發身體各種不適,例如頭暈、頭痛、失眠、疲倦和痛症等。」此外,長有聽神經瘤的話,亦可肇事。「這種瘤多屬良性,患者會常有單邊耳鳴、頭痛頭暈等症狀,可透過手術處理。要注意的是,生長得太快的腫瘤有機會壓住腦幹,後果不堪設想,故此應盡早處理。」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