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於1669年由德國科學家Hennig Brand發現並命名phosphorus,取自希臘文phos(光)和phoros(搬運者)二字。
人體礦物質含量以鈣最多,再來就是磷。磷是鈣的忠實伴侶,磷和鈣結合後形成磷酸鈣,就是構成骨骼牙齒的主要成份,因此鈣和磷的攝取是否足量,對於骨骼與牙齒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不過,磷的攝取過量,反而會造成鈣不足和骨質流失。因為血液中磷的濃度如果升高,人體就會將儲存在骨骼中的鈣釋出,以保持鈣、磷比例的平衡。長期下來,就會引發骨鈣不足和骨質流失的問題。
磷幾乎和所有生理上的化學作用有關,也是維持心臟規律跳動、腎臟正常機能和傳達神經刺激的重要物質。
主要功用
磷與鈣結合,建構強健的骨骼和牙齒。
協助脂肪和澱粉代謝,供給能量與活力。
促進成長發育及組織修復。
酸化尿液,維持腎臟正常機能。
缺乏症狀
佝僂症。
齒槽膿漏。
虛弱,全身無力。
骨頭和關節疼痛。
貧血。
注意事項
磷的攝取過量可能中毒,出現抽搐、心律不整、呼吸急促等症狀。
什麼食物中含有
動物性食物:魚、家禽、牛肉、蛋、牛奶、乳製品。
植物性食物:全穀類、豌豆、花生、杏仁、葵花子。
專家建議
磷很容易被人體吸收,我們日常吃的動植物性食物中幾乎都有磷的存在,加工食品(如泡麵)中的添加物也大多含磷,尤其是汽水、沙士、可樂等碳酸性清涼飲料更含有極高的磷,請讀者節制飲用,以免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多的磷而消耗體內鈣質,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40歲以上的人,應當減少食肉量,增加葉菜類的攝取。因為過了40歲之後,腎臟不再幫助排出多餘的磷,容易導致鈣不足和骨質疏鬆。
高脂肪飲食會促進磷的吸收,請注意節制。
每日建議用量
衛生署2002年建議每日攝取量
0–5個月:150–200 mg
6個月–3歲:300–400 mg
4–9歲:500–600 mg
10–18歲:800–1,000 mg
19歲以上:800 mg
美國建議量成人700 mg
9-18歲1,250 mg
9歲以下兒童500 mg
台灣及美國攝取上限
成人4,000 mg (4 g)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