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於1817年由瑞典科學家Johann Arfvedson 發現並命名,鋰的原文取自希臘文lithios,為「岩石」的意思。
鋰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1949年,科學家發現碳酸鋰可以改善躁鬱患者的病情,目前碳酸鋰己經成為治療躁鬱症最常使用的藥物。鋰對躁狂和憂鬱者的腦部有顯著的作用,可以穩定血清素的神經傳遞。
1970年科學家還發現,低量的鋰能緩和人類的精神狀態,可以降低自殺、謀殺和強暴率。鋰還可以用來治療酗酒,因為鋰能讓人對酒精起反感。
有一些科學家相信,必需脂肪酸在轉換成前列腺素的過程中,鋰是很重要的調控代謝物。前列腺素是一群類似荷爾蒙的複合物,由必需脂肪酸形成,對人體許多功能扮演重要的角色,神經和循環系統、女性生殖器官及整體新陳代謝都受其影響。許多人體組織都含前列腺素,如子宮、精液等。
鋰與白血球細胞的製造有關,對抑制性T細胞(suppressor T cell)的壓制也有關,抑制性T細胞分泌的抑制因子可以減弱或抑制人體的免疫應答。鋰對維持細胞內膜的活動也扮演重要角色。
主要功用
改善情緒。
緩和精神狀態。
缺乏症狀
心理與精神失衡。
憂鬱症。
狂躁。
自殺傾向。
虐待狂。
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並無過量之虞。躁鬱病患接受碳酸鋰治療時,每日攝取量為100–1,800 mg,大約為正常人攝取量的50–100倍。
什麼食物中含有
植物性食物:山泉、番茄、馬鈴薯、青椒。
其他:未精製的海鹽
專家建議
心理學和犯罪學的研究指出,增加鋰的攝取量可能減少個人及社區犯罪、自殺及藥物毒品濫用的比率。
每日建議用量
台灣尚未訂定鋰的每日攝取量。美國建議鋰的每日攝取量為2–3 mg 。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