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古就發現鐵的存在,鐵的命名源自拉丁文ferrum,為鐵的古語,因此鐵的元素簡稱為Fe。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是製造血紅蛋白和肌血球素的重要分子。人體的鐵約有70%儲存於血液中,10%存於肌肉,其餘的則存於肝、骨髓和含鐵的酵素中。
鐵不足是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症,也是人體最常需要補充的微量元素。人體攝取的鐵質大約只有8%被吸收而進入血液,沒有被吸收的鐵大部分由糞便排出。
鐵和鈣是美國女性日常飲食中最缺乏的兩大營養素。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症,尤其是婦女,由於月經失血、懷孕和分娩餵乳,比男性更容易缺鐵。女性一個月流失的鐵大概是男性的兩倍。
主要功用
防治缺鐵引起的貧血。
幫助皮膚恢復血色。
幫助成長。
增加體力,防止疲勞。
增強免疫力。
防癌。
缺乏症狀
成人缺鐵會出現臉色蒼白、缺鐵性貧血(又稱小球型貧血)、疲倦、記憶力減退、無法集中精神、失眠、心悸、食慾不振,還會引發口角炎、舌腫、吞嚥困難等症狀。兒童缺鐵則會抵抗力減弱及生長遲滯。
注意事項
鐵的攝取過量可能會傷害肝臟,因為過量的鐵質會沈積在肝細胞內,不但會造成肝硬化,還會增加動脈硬化的發生率。
攝取過多的鐵(每日超過100 mg)或紅血球被大量破壞,以致體內鐵質過多而無法有效排出體外時,可能造成鐵血黃素沈著症(hemosiderosis)。瘧疾病患的紅血球遭到瘧疾原蟲後,瞬間釋出大量鐵質到血液中,造成血色沈著症,也就是鐵血黃素沈著症。
什麼食物中含有
動物性食物:肝臟、腎臟、瘦肉、蚌類、牡蠣、蛋黃、魚子醬。
植物性食物:核果類、豆類、蘆筍、燕麥、葡萄乾、黑棗(加州梅)、紅糖。
誰該補充
大量的紅茶或咖啡會阻礙鐵質的吸收,經常喝紅茶或咖啡的人應注意補充鐵質。
專家建議
健康的成人平均可從動物性食物中吸收10–30%的鐵,但是單從植物性食物卻只能達到2–10%的吸收率。
在攝取鐵的同時如果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能增加人體對鐵的吸收率。
妊娠期的婦女如果服用過量的鐵會使胎兒產生鐵中毒,在使用高單位鐵質補充品之前,應先請教醫師。
鈣可以明顯抑制鐵吸收,只要增加300 mg的鈣,就可對膳食中的鐵產生極大的抑制作用。
每日建議用量
台灣衛生署2002年建議每日攝取量
0–5個月:7 mg
6個月–9歲:10 mg
10–18歲:15 mg
19歲以上男性:10 mg
10–50歲女性:15 mg
51歲以上女性:10mg
懷孕三期:增加30 mg
哺乳期:增加30 mg
美國建議量
成人10–15 mg
妊娠期婦女30 mg
哺乳期婦女15 mg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