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高發區,造成兒童缺鐵性貧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膳食的因素。小兒缺鐵性貧血如何進補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請專家給我們詳細解答小兒缺鐵性貧血如何進補。
小兒缺鐵性貧血如何進補?
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缺少鐵質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常見貧血。在紅細胞的產生受到限制之前,體內的鐵貯存已耗盡,此時稱為缺鐵。多發於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可出現煩躁不安,精神差,不愛活動,疲乏無力,食慾減退,口唇、眼結膜、指甲床和手掌蒼白等症狀。
血象檢查可見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值偏低,做血清鐵蛋白、血清鐵等生化檢驗即可確診。由於貧血使血液帶氧能力減低,對小兒呼吸、消化、循環系統功能以及體格和智力發育,都可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麼,小兒缺鐵性貧血如何進補?
進補一、烏雞參芪湯烏雞肉150克,沸水稍浸,除去血腥味,然後切塊;黨參、北芪各30克,洗淨後用紗布包好,加調料與雞肉置燉盅,隔水清燉,飲湯食肉。可益氣補血、填精滋腎,但患感冒發燒、皮膚濕毒時不宜服用。
進補二、豬肝菠菜湯豬肝100克切片,菠菜200克去根洗淨切段;鍋內水燒開放少許薑片及鹽,放入肝片和菠菜,水沸肝熟,即可喝湯食豬肝及菠菜。有健脾補血之功,適宜缺鐵性貧血症狀較輕者。
進補三、黃豆皂礬丸炒黃豆60克,鍛皂礬30克,均研為細末;另用大棗60枚,煎汁;取棗汁與豆、礬細末搗和均勻,揉為小藥丸,晾乾備用。每次服5~10克,日服2次。可治營養不良、腸蟲病、病後體弱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但皂礬有收澀作用,大便乾結者慎用。
進補四、韭菜炒羊肝韭菜100克,切小段,羊肝120克,去筋膜切片,起鍋加油、調料,旺火急炒,至熟即可佐餐食用。可益肝溫腎、養血明目,但本膳不宜久炒,患皰疹、皮癬、奶癬的小兒不宜選用。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