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經常便秘的人,以為單用「瀉」便可解決,常用方法包括瀉藥、甘油泵、蜜糖水、西梅汁……但中醫認為「瀉」(又稱下法)只是治標,要治本必須對症下藥。中醫認為便秘與體質及情緒壓力有關,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脇部註冊中醫師鄭頌華表示,便秘按成因可分為4種「證型」,各有治療方法。
燥熱內結(熱秘)蘆薈清熱潤腸
煙酒過度,或吃太多辛辣食物,均可引致胃腸積熱。此外,外感熱病之後,由於體內津液耗傷,亦可導致腸道燥熱,傳導失衡。以上兩種情,均可致大便乾結難解。
症狀﹕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或兼有腹脹腹痛、口乾或口臭、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熱潤腸通便。體質壯實人士,可按情用較強的瀉法方法
常用中藥﹕大黃、蘆薈、芒硝等,屬較強的瀉下藥
氣機鬱滯(氣秘)檳榔理氣導滯
有些人患便秘,與情緒壓力有關。憂思過度,情志不舒,又或久坐不動,可使氣機(體內氣的運動)失常,以致大腸不能傳道,未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停留體內,此證以女性較常見。
症狀﹕情緒會影響氣機,以致大便不暢。雖有便意,但欲解不得。嚴重時則少腹作脹,噯氣頻作,舌苔白,脈弦細
治法﹕理氣導滯,潤腸通便
常用中藥﹕大黃、檳榔、厚樸、烏藥等,後三者屬理氣及導氣下行的中藥
氣血不足,下元虧損(虛秘)黨參當歸補氣血
人需要氣血及津液潤滑大腸,若氣血不足,也可導致便秘。勞倦飲食內傷,或病後、產後及年老體虛的人,容易氣血兩虛。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血虛則津枯不能滋潤大腸,嚴重者可損及肝腎精血。
氣虛症狀﹕雖有便意,但如廁時沒有氣力解大便。若勉強用力,則汗出氣喘,便後疲倦,大便不乾硬,面色淡白,神疲氣怯,舌淡,苔薄,脈弱
治法﹕補脾益氣,潤腸通便,好使有氣力排便
常用中藥﹕黨參、白朮、火麻仁等。黨參及白朮能補氣,火麻仁可潤腸通便
血虛症狀﹕大便乾結,面色萎黃,口乾少津,或伴頭暈,心悸,唇舌淡,脈細澀
治法﹕滋陰生津,養血潤燥
常用中藥﹕地黃、當歸、玄參、首烏、熟地等。其中地黃、玄參及首烏滋陰補血同時,也能潤腸
陰寒內生(冷秘)牛膝火麻仁潤腸通便
陽虛體弱或年老體衰的人,陰寒內生,凝固於腸胃,以致陽氣不通,津液不行。吃太多生冷食物或腹中受寒,亦可導致陰寒內生,大便秘結不通
症狀﹕大便艱澀,面色淡暗無華,腹中冷痛,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補脾腎,潤腸通便
常用中藥﹕肉蓯蓉、牛膝、火麻仁等。其中肉蓯蓉能補陽通便,火麻仁具潤腸功效
由此可見,治療便秘,也不全然使用瀉法。由於各人體質有異,事前應諮詢註冊中醫師。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