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同慶的聖誕,有些人會在這個時刻特別傷感。有精神科醫生指,情緒病患者、或在過去一年經歷喪親、失戀或離婚的人士,面對「第一年自己過節」會特別難過,或會出現「節日抑鬱症」,建議及早安排活動與親友相聚,學習放下慶祝節日的執著。若情緒持續低落,應及早求醫。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表示,中國人注重「人月兩團圓」的傳統觀念,每逢過大節日,如將至的聖誕節、元旦及農曆年,都希望有人陪伴、熱鬧過節。但情緒病患者,尤其患抑鬱症、過去一年經歷心理創傷的人,過節時或倍感孤獨冷清。聖誕節時有可能出現心情低落、抑鬱、緊張、恐懼過節;甚至有社交恐懼,害怕見到親友,農曆年時選擇避年。
雖然研究未有證實節日的自殺率較高,但礙於節日容易觸動人的情緒、勾起內心的「傷口」。歐陽國樑表示,臨床上會有較多情緒病患者,要求在節日前提早覆診,除想瞭解自己病情外,也想向醫生請教過節錦囊。他建議病人「要面對現在,唔好活在過去,諗虛無縹緲又冇意思,不如活在當下,多陪家人。」情況較嚴重的人士,應嘗試放開熱鬧過節的執著,「聖誕節年年都有,唔好太著重節日」。談到歐陽醫生最難忘的個案,他曾於03年處理屯門公路巴士墮山意外的一名死者遺孀。年約30多歲的女病人,事發時為新移民,來港不久後卻與丈夫永別,情緒崩潰,對所有事情都無反應,屬嚴重抑鬱症。但由於要照顧三名年幼子女,女病人積極面對病情,抑鬱症漸漸好轉。
經歷重大心理創傷的人士、或情緒病患者,他建議在大節前,應及早安排活動,但宜量力而為,別勉強赴大型聚會。除了與親友見面聚聚,也可嘗試一個人投入節日,佈置裝飾或自選禮物,令自己變得快樂。此外,也可籌備應變計劃,預先尋找輔導熱線,或假期開診的醫生資料。若情緒持續低落,如感到絕望、失眠、暴食、不明的身體不適等,應及早求診。
性格屬完美主義者的人士,對每件事情均要求高,希望能盡善盡美,同樣會令自己帶來壓力。歐陽國樑表示,完美主義者愛逼自己在聖誕前夕時,藉「狂shopping」買禮物給親友、忙於寄寫聖誕卡,甚至佈置及籌備聖誕派對,隨時引致壓力爆煲,影響日常生活。他指出,每逢過節都會見到身邊朋友,因忙於籌備慶祝活動,而令自己承受一定壓力。他建議市民應及早安排聖誕節活動,「唔好自己一次過做曬,買禮物可分開幾次買」。同時,也可與親友合辦聖誕派對,減輕工作量。至於放假期間,應保持足夠休息,避免玩通宵、暴飲暴食,影響身體及精神狀況,預防返工後出現假期後遺症。另外,也要學習「say no」,婉拒出席多個派對聚會,以免應酬太多。
陳小姐(化名)在12月與男友分手,每到聖誕節前她便憶起傷心舊情,更對12月份有莫名恐懼感,既害怕出席社交應酬,又擔心有可怕事情發生,一度患上抑鬱症。求醫後,她學習處理情緒及放下過節的執著,情況才有好轉。
陳小姐四年前與當時的男友關係轉差,一度「吵大鑊」,並於同年12月聖誕節前分手,二人之後再復合。惟翌年12月,她再與男友第二次分手,之後出現失眠、負面思想,認為人生無希望﹔甚至有自殺念頭,確診抑鬱症,要接受治療。病情令她無法集中精神,要辭去文職工作,留家休息,對任何事情欠動力及興趣。慘痛的分手經歷,令她對12月份產生恐懼,其後更害怕在聖誕節期間社交應酬。在醫生建議下,她慢慢學習處理負面情緒,對節日慶祝放下執著,重過正常生活。起初不勉強出席朋友聚會,一旦在年底想起傷心事,她便多找親友陪伴,對12月的恐懼逐漸減退。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