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50歲忽然患上又稱「五十肩」的肩周炎,若病因不明就要小心是否健康響起警號。骨科醫生指,曾有40歲男病人兩邊肩膊先後無故肩周炎病發,檢查後才發現患糖尿病,肩周炎突然出現相信與糖尿病有關。一般上班族日常可多做肩關節伸展及肩膊肌肉鍛鍊運動,有助預防由勞損等引致的肩周炎。
記者:梁麗兒
骨科專科醫生陳偉霖表示,肩周炎(Adhesive Capsulitis)即肩關節囊發炎,患者以女性為主,多數為50歲或上,故又稱五十肩。美國統計資料顯示2%人口患肩周炎,本港則無同類數字。肩周炎主分兩大類,包括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佔超過一半個案,原因大多不明,估計部份與其他疾病有關,包括糖尿病、甲狀腺問題、心臟病及頸椎問題等。以他曾工作的公立醫院為例,一年平均有數宗個案涉及其他疾病誘發的肩周炎,多由糖尿病引起。
一成糖尿病人患五十肩
陳指每100名糖尿病患者便約有10人受肩周炎困擾,雖然箇中原因未明,但醫學界估計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容易積聚在肩關節囊,增加發炎風險,引致肩周炎。
曾有40歲男病人因右邊肩膊痛求診,病人身形較高大,很少做運動,「佢一直都以為自己整親」,但始終記不起是如何受傷。陳指病人其後疼痛加劇,甚至夜晚痛醒,加上難以舉高手,返工無法搬文件而求診。接受治療數月後,病人左邊肩膊同樣出現肩周炎症狀。
礙於壯年人患原因不明的肩周炎較罕見,遂進行驗血測試,才發現他已患上糖尿病,需服藥控制血糖水平,同時治療肩周炎,病情才受控。
陳稱若肩周炎患者較年輕,加上反覆病發,或兩邊肩膊都病發,均會建議驗血測試,瞭解有否由未察覺的糖尿病引致。他指,無論有否糖尿病,市民日常都應注意保護肩關節,多做肩關節伸展練習,提高肩膊周邊肌腱及韌帶的柔韌性,減少受傷風險,多鍛鍊肩膊肌肉都可減少患上肩周炎風險。

肩周炎帶來的痛楚令人難忍,病發初期、約第2至6個月患者會常受肩膊痛折磨,或痛至無法入睡,甚至牽連到出現頸痛、手臂痛。陳指,也有患者連提起手揸筷子、刷牙都覺得痛。到病情中期、約第6至12個月,因發炎的關節囊出現硬化,痛楚會逐漸減少,但關節會變得僵硬,難以做關節外旋動作,如不能向後梳頭,女士則難以抬手「扣bra帶」。
肩周炎後期即病發後約1至2年,多數人會自行康復,因為涉及的硬化組織會慢慢鬆解,但陳指普遍患者都捱不過病發早至中期時的痛楚而求醫。肩周炎若不理會,也容易復發,不應忽視。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812/1973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