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困擾日常生活,患者的膝關節勞損、發炎、腫痛甚至變形,或需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傳統換關節手術出血量大,術後痛楚強烈,令康復時間較長,大埔那打素醫院關節置換中心引入嶄新止痛及止血方法,加上術前已教導病人做物理治療運動,住院日數可由18天減至7天,一次手術更可同時置換雙膝關節,令輪候時間由逾4年半減至15個月。
記者:嚴敏慧
大埔那打素醫院關節置換中心是全港第4間關節置換中心,去年10月啟用後,已進行逾百宗膝關節及髖關節手術。該院矯形及創傷(骨)外科顧問醫生范智豪表示,換關節病人平均年齡70歲,中心設計特別加入長者友善設施,包括以不同顏色劃分病室,方便辨認病床位置,加大環境標記提示,洗手間及浴室設施亦較寬闊。
關節置換手術目的是將磨損膝關節,以鈦金屬及纖維膠做的人工關節代替,手術需全身麻醉,范指,以往術後會為病人靜脈注射止痛藥嗎啡,病人痛時可自行「按藥」,但部份病人仍感劇痛,影響進行物理治療進度、出院及康復時間。
特設術前物理治療
中心去年成立後引入新的止痛方法,術前先安排病人服用一種止痛藥,手術期間則加入新的局部麻醉,加強麻醉神經線效果,再在術後處方3至4種止痛藥,「術後頭一兩日最痛,以前要落地行會好辛苦」,但用新的止痛治療後,大部份病人術後翌日已可落地做物理治療。
范指,換關節手術要在無血環境進行,故要用止血帶阻止血流後,才做切割等步驟,完成關節置換解開止血帶,再視乎流血位置進行止血,病人最多流血量可達1,000毫升,約三成病人需要輸血。中心引入新止血方法,直接將止血特效藥物注射入關節內,病人最多流血量大減至300毫升,只有3至4%病人術中需要輸血。因為止痛及止血方法改善,令病人可於同一手術內進行雙膝關節置換。
物理治療對換關節的病人尤其重要,中心內設有物理治療空間,有腳踏式單車等儀器供病人使用,稍後更會加設電動樓梯機等。病人手術後每日會做兩次物理治療,又特設術前物理治療課,病人預先學習術後復康運動,有助加快復康進度。
在加強手術技術及物理治療等多方面配合,病人單膝換關節手術7天即可出院,雙膝置換留院亦只需8天,較之前的18天留院時間大減,手術量則由以往一年80宗增加至330宗,額外增加250宗手術名額,令輪候時間短了41個月。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704/1968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