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是不少上班族的假日運動,但「上高落低」對膝蓋造成負擔。物理治療師指膝痛正康復人士,可佩戴護膝輔助行山或運動,但注意需選擇合適的款式,否則可加劇痛症,同時配合伸展及強化肌肉運動,膝痛不再是行山大忌。
記者:梁麗兒
四款護膝各有功能,適合不同膝痛問題人士佩戴。易仰民攝
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謝達暉表示,護膝不適合膝痛發作時使用,建議康復期間才佩戴,暫時輔助做運動。惟市面的護膝款式眾多,非隨便選擇或越大越好。其中最普遍為「卸力帶型護膝」,適合一些膝蓋下方肌腱(即膝蓋下凹陷處)疼痛人士使用,有助減輕肌腱壓力。要留意護膝內需有帶吸力的矽膠,以緊貼膝部,預防出汗後走位。久坐辦公室、缺乏郁動的人,若忽然做運動,最易拉傷有關肌腱。如痛楚有改善,可考慮佩戴此類型護膝行山。
「全面性護膝」比卸力帶型的護膝略大,專為內側或外側膝痛人士而設。謝指該款包住整個膝部,可加強膝部穩定,減少上落斜時膝部搖擺不定,並可減輕軟骨磨蝕。運動扭傷膝部、退化性關節炎或O形腳人士,都易受內側或外側痛困擾。亦要留意內裡有否矽膠防跣。尺碼也是關鍵,太大未能保護,太細與太緊或影響下肢血液循環。除留意包裝的尺碼說明,也不妨試穿15分鐘,若腳趾變得冰冷或「好似冇血到」,顯示護膝太細,影響腳部血液循環。另外,前膝痛人士不宜用全面性護膝,會增加患處壓力及磨擦,加劇痛楚。
勿使用逾3個月
「前膝痛型護膝」的中央設開孔,不會為前膝造成壓力,使用時開孔要對正膝蓋中心。謝稱,此款可減少膝蓋左右擺動及軟骨磨擦,惟不少人會錯戴護膝,正確方法為護膝較闊一邊套在大腿上,較窄一邊套在小腿上。前膝痛多由勞損引致,例如退化性關節炎、或運動勞損如「行得多、跑得多」引起。
「重型護膝」保護性最強,適合熱愛運動,又曾接受膝部手術、正康復人士使用,例如韌帶、半月板曾受傷等。其設計為兩邊附有鐵條,可保護兩側韌帶及有卸力作用。另設兩條魔術貼,固定性更強,可預防膝蓋扭動。同樣要留意中央的開孔要對正膝蓋,兩側鐵條緊貼兩側。若護膝太大,鐵條走位至膝後,便會磨損皮膚,弄巧反拙。
謝指護膝只暫時輔助,不宜長用,否則增肌肉萎縮風險,減低平衡力。建議護膝在康復期使用,最多用3個月,若痛楚消失,可試除下做運動。長遠要配合伸展運動、強化肌肉練習及平衡力訓練。一般人無膝痛,毋須用護膝,否則造成依賴,令肌肉「唔使用力」出現惰性。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229/1950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