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可以產生致命腫瘤,也可以引起罕見的陣發性夜間血尿症。這種罕見血液疾病會令患者持續溶血,引起腎衰竭及血栓等嚴重併發症,惟暫時仍未有根治的方法,患者寄望新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令他們能夠正常生活。33歲的方志威,小時候很容易便撞到周身瘀傷,當時以為是血小板低所致,但一、兩年後,驗血發現紅血球和白血球也較正常為少,再經反覆檢驗後才證實是患上陣發性夜間血尿症(PNH)。
陣發性夜間血尿症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血液疾病,與飲食或生活習慣完全無關。患者由於免疫蛋白不斷攻擊紅血球而引起溶血現象,因而出現貧血等情況。而由溶血釋出的血紅素也會影響腎臟及平滑肌等功能,引致患者出現有血管栓塞及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方志威表示,證實患上PNH 後要定期到醫院輸血,活力亦較為低,有時行得久一點便會很疲累,但他會用自己的方法去適應,儘量減低病患對生活的影響,多年來他也如常人般努力工作,撐起一頭家。
不過,去年初他因為誤吃不潔食物而腹瀉,之後便排出如紅酒般的血尿,要立即送入急症室,經醫生檢查發現他因PNH 併發急性腎衰竭,需要即時接受洗腎治療。然而,洗腎後他出現感染導致血管栓塞,需要再留院多3 個星期才能出院。他稱,自己仍然十分年輕,而且有家庭要照顧,要上班維持生計,但若病情繼續惡化,很可能需要長期洗腎,對生活和工作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他指,PNH 病人主要靠輸血及高劑量類固醇紓緩病情,縱使現在有新藥可以更好控制病情,令如他般的PNH 重症病人可以回覆正常的生活,但醫院管理局則以成本效益等理由,遲遲未有引入新藥。
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陳先生,經過治療後本已大致痊癒,但他在去年10 月接受一次切除粉瘤的小手術後,持續排出血尿,初時以為是手術禁食所致,惟即使多飲水後情況依舊,最後經檢查證實患上PNH。他說,確診患病後「只係得返以前大約三成的體能和生活」,並直言知道患病後「好似無曬希望,唔知將來點算」,每日的活力只能維持3 至4 小時,每隔兩星期左右便要到醫院輸血,而服用高劑量類固醇令他出現很多副作用,但不用藥病情又會轉差,令他感到很無奈。
陳先生開了一間小店,但患病後體能只能應付半日工作,有時甚至因無力看顧而要關店休業。陳太亦因為要照顧陳先生,要辭去本來的工作,令家庭收入驟減,兩名年幼子女仍然在學,因此希望能夠有更好的治療,可以幫助丈夫恢復正常的生活。
據醫學界估計,本港大約有60 名PNH 患者,大部分人是30 至40 歲的人士,目前主要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及輸血等方法維持身體運作。PNH 病人權益關注組代表指出,現時有一種單克隆抗體藥物控制病情,但每人每年藥費要300 至400 萬元,促請政府提供資助。關注組代表強調,外國經驗只有約一半屬於重症的PNH 病人需要用新藥,以香港約有60 名患者計算,即約30 人需要用新藥,每年共需約9 千萬元至1.2 億元藥費,只及政府財政盈餘的0.1%,因此希望政府及醫院管理局盡快把該藥納入藥物名冊,讓患者毋須再承受舊式治療的各種副作用。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