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勿以為腎病或腎衰竭只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原來腎病亦會襲擊兒童,嚴重或須換腎。專家指小朋友的如廁習慣突然改變,如頻密小便、夜尿、小便帶血等,甚或扁桃腺發炎,都可能是腎功能有問題,或會惡化成腎炎。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是兒童腎病元兇之一,家長應讓子女健康飲食,並多做運動,均有助護腎。
記者:於健民
香港小兒腎科學會主席、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賴偉明指出,本港每年有近1,200宗末期腎衰竭新症,有10宗為12歲或以下兒童。腎衰竭成因眾多,成年人最容易因糖尿病、高血壓、飲食失衡、嗜煙酒等令腎功能受損。至於兒童病例,則較多是由先天因素引發,如腎臟發育不良、家族病史等。
勿亂服消炎止痛藥
兒童的後天腎炎個案雖然相對較少,但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常吃煎炸食物或加滿醬汁的撈麵、愛飲汽水或檸檬茶等,又或是常坐、少運動等,都屬於引發腎功能問題的高危生活習慣,長遠可增加患上慢性腎病如腎病綜合症、腎小球腎炎的機率。
賴指,臨床個案發現,兒童後天感染腎炎的病例,在求診前均有明顯的生活習慣改變,如小便次數增加、排血尿、夜尿、持續無胃口等,惟甚少家長察覺,直至子女出現扁桃腺發炎、紅斑狼瘡症等求醫才確診。他表示,一般的兒童腎病均可於一個月內以藥物治癒,惟若未及早醫治,有機會引致急性衰竭而需換腎,又或發展至慢性腎病要長期洗腎。
家長要幫助小朋友預防腎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賴指,兒童飲食要少鹽、少糖、少脂肪,炸雞、薯條等不健康快餐可免則免,同時亦要多運動,及維持體重在正常水平。至於腎功能稍差的兒童,每當發燒、跌傷扭傷時,更不應亂服消炎藥或止痛藥,應先徵詢醫生。
適逢本月10日為「世界腎臟日」,多個關注腎病的組織昨日舉辦活動宣揚保護腎臟健康訊息,並邀得食物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管局主席梁智仁等出席。高永文表示,醫管局會儘量擴展服務,以及積極加強公私營協作,冀應付漸增的洗腎需求。他又稱,醫管局正探討新方式,例如交叉捐贈器官,令捐贈宗數上升,惟涉及倫理問題,亦具爭議性,局方將作進一步諮詢及商討。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307/19519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