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醫生表示,闌尾是指一條從盲腸伸出的小管,當糞便阻塞其出口、感染過濾性病毒或細菌,便會引致發炎。
不少人提起盲腸炎色變,因為害怕要做手術「割盲腸」,但這個傳統的治療或會被顛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可用抗生素替盲腸消炎,將來患者未必要做手術。外科醫生指出,若盲腸炎較嚴重,如已出現「穿窿」或含膿,現時難以單靠藥物治療,一般要手術切除,若出現肚痛加劇尤其右下腹痛、發燒等症狀,應及早求醫。
若含膿穿洞須動手術
研究由芬蘭圖爾庫大學醫學院(Turku University Hospital)進行,安排530名盲腸炎患者,分別接受外科手術切除盲腸,或接受為期10日的抗生素治療,整體盲腸炎的治癒率達99.6%。研究人員追蹤患者治療後一年的情況,抗生素治療組的患者有73%人病情好轉,只有不足三成人最終要做手術,但當中沒有人因遲了做手術而出現嚴重併發症;手術組患者則有一人仍未完全康復。研究團隊希望不久將來,盲腸炎患者可毋須靠手術治病。
本港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盲腸炎即闌尾發炎,闌尾是一條從盲腸伸出的小管,當其出口被糞便阻塞、感染過瀘性病毒或細菌便可引起發炎。若病情嚴重,可於1至2日內含膿甚至穿腸。盲腸一旦穿破,細菌可入血,威脅性命。
盲腸炎無高危因素,早期症狀也不易察覺,朱指,患者發病時,常見會肚痛,先出現在腹部中間位置,半日後痛楚轉移盲腸的位置,即右下腹,並越來越痛,同時會有發燒、作嘔作悶及無胃口等症狀。檢查時按按患者的右下腹位置,配合超聲波等檢查可確診。
朱指,現時盲腸炎一般會進行切除手術,可利用微創手術減低對身體的影響,過往也曾有病人因拒絕做手術,改服用抗生素療程控制病情,但慣常會用手術作為主要治療方法。他估計,上述研究提及的抗生素療程多用於早期患者上,如已穿腸,難單靠抗生素作治療。
記者梁麗兒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623/1919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