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如何才能預防日本腦炎?

說日本腦炎是本港風土病,事實已不為過。分析今年的感染個案,三宗本地及一宗外地傳入,可見就算留港活動亦會給病媒蚊叮「中招」。基於此症康復後可能有影響智力後遺症,要否接種新疫苗,成了不少家長考慮的新課題?預防日本腦炎一向有疫苗,過去的建議都是「疫苗適用於準備前往亞洲及西太平洋地區等日本腦炎流行區(尤其當地郊區),並逗留1 個月或以上的旅遊人士」,一般市民並不需要接種。但隨著日本腦炎在港有漸成為風土病的趨勢,加上副作用大減的新疫苗今月剛推出,大小朋友預先接種疫苗作預防,便成為防蚊措施外,值得考慮的方法。

香港醫學會會員、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解釋,日本腦炎不會直接由人傳人,主要傳染途徑是病媒蚊(三帶喙庫蚊)叮咬帶日本腦災病毒的豬隻或野鳥受感染後,再叮咬人畜將病毒傳播。「事實早前在流浮山輞井圍收集的三帶喙庫蚊樣本,已證實帶有日本腦炎病毒,可見病毒宿主已然存在於香港本土,變了家住地區有這種蚊,同時附近又有豬場的,會存在較高的感染風險,而現時本地感染個案都是在天水圍、元朗及屯門等郊區出現。」

當然,就算被病媒蚊叮中,亦不是人人會發病,他強調,大約每250-300 人才有一人會出病徵。「日本腦炎病毒入侵人體後,會透過血液去到身體各個部位如黏膜、肌肉等,令病毒量在體內提升,但只要個體抵抗力足夠,病毒在此層面可自行Clear 清除,患者可能只有輕微的發燒及頭痛表現,或甚完全沒病徵。」只不過,假如抵抗力較差或病毒未能完全清除,嚴重個案則有機會「病發上腦」。「因這病毒很喜歡黏在神經細胞上,而且會造成破壞性,令神經細胞死亡,因此日本腦炎一有出現神經性徵狀如神志不清、昏迷、震顫、抽搐(尤其兒童)及癱瘓等,其實亦即是病毒正在殺死腦細胞,病發至此更有可能併發腦腫,影響呼吸及器官衰竭等狀況,死亡率可以高達25%-30%。」

基於日本腦炎並無特定藥物醫治,只能給予支援性治療,而患者康復後亦可能因為腦細胞破壞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如影響手腳活動、說話聽力及智力,故不少家長對於有安全的新預防疫苗,都在心大心細要否給已需接種很多疫苗的孩子再多打一針。對此,劉醫生的意見是:「兒童代謝快、體溫較熱又多汗,從來都容易吸引蚊叮,而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未成熟,假如給病媒蚊叮中感染病毒後,出現徵狀的發病率的確較高,故在提高保護作用上,家住較高感染風險地區者,建議值得考慮接種預防。」

他直言,應用近30 年的舊式疫苗,因為是用老鼠腦細胞組織培植以抑制病毒的疫苗,副作用較多,有可能會造成過敏反應,嚴重更會有休克或神經系統方面(抽搐、引發腦炎)的併發症,甚至錄有接種後死亡個案,故在日本腦炎不流行的地區並不建議接種。「但2010 年澳洲生及老齡部治療物品管理局批准應用的新預防疫苗,主要是以猴子腎臟表皮細胞培植,細胞譜系相對安全,且副作用亦大減,基本接種後跟其他疫苗一樣只會有發燒、針口腫痛等反應,但抗體量保護程度就跟舊疫苗相若,接種一針後3-5 年抗體量可維持超過80%保護率,如隔年再多打一針加強劑,更可提升至5 年保護率98%。」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