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新年,人再懶多少都要洗邋遢,會抹屋做清潔以便「見人」,忙忙亂亂再加上有不少節日飯要煮要吃,以下家居小意外的正確急救方法,你我應該更要上心。一般有戴膠手套抹屋,就算濕抹電線電掣,因為有塑膠這絕緣體阻隔,通常不會引發觸電危險,唯一可能是:你的膠手套有破損。家庭醫生方玉輝表示:「年廿八大掃除,很多人都會用濕布抹屋,而水是傳電的,如在沒載膠手套或膠手套破損情況下,手執濕布觸及破損電線和電掣,引發的觸電危機便會遠遠超過用乾布抹拭。」為保險計,真的要用濕抹清潔方式,他指在準備完好膠手套外,最好先拔除電源,若是電器較舊,電線因日久包膠老化導電金屬已外露,更應先更換保養,別輕率抹拭清潔。
「家居觸電所造成的傷害是電燒傷,可深入燒傷觸電者的皮膚及皮下組織,電流亦會令心臟肌肉受損,使心跳變得不正常,嚴重者甚至可能心跳停止。」當然,他指大部分家居觸電都屬於輕微觸電,感覺幾類似一般靜電的shape pain,觸電部位會感到疼痛及電流震動,人體自然反應都會即刻抽離電源縮開,過後亦毋須特別處理。「但假如觸電後未能脫離電源,因為電流會人傳人,身邊人想出手相助時,切記要避免跟觸電者有皮膚接觸,建議可利用其他如掃把等絕緣物品盡快拉開觸電者,或是乾脆關上電箱總掣,以截斷電源。」要提醒的是,凡是發生觸電意外,有昏迷反應者必須急救送院,就算只是觸電皮膚的接觸點感覺有異,或是皮膚有呈黑色的燒焦痕跡,為免深層組織受傷出現肌肉壞死感染,亦必須小心處理,要盡快求醫。
給滾水滾湯燙傷,可說是非常普遍的家居意外,尤其團年飯愈來愈多人喜歡圍爐吃盆菜,更易出事。方醫生表示,正確的燙傷處理方法,首要是給燙傷位置降溫,應將傷者移離熱源,並以水喉水沖洗傷處約5-10 分鐘,以預防熱力滲透至深層皮膚造成傷害,以及減輕傷者的疼痛感。「燙傷常見有兩個情況,一是給使用中爐具或水蒸氣燙傷,二是給滾水滾湯燙傷,兩者都需要即時沖水以降低溫度,特別是後者的肥膩滾油熱度高又黏手,創傷強度較大,沖水降溫兼可沖走肥膩,一舉兩得。」在降溫之後,他指重點處理是要減少感染風險,所以不建議在皮膚塗上任何豉油、牙膏或甚是燙火膏。「先不論這些塗料的作用,由於它們都不保證無菌,而燙傷皮膚的表皮層已受傷,失去了保護能力,在預防細菌感染前提下,絕不應塗用任何東西,輕度一級燒傷只是皮膚紅、疼痛及輕微腫脹者,只要每日消毒並用乾淨紗布包裹即可,一般約1-2 周傷口便可癒合,不留疤痕。」
至於二級燒傷的皮膚紅腫疼痛、出現水泡個案,他強調指應該求醫。「皮膚出水泡其實是一個保護作用,免卻已患處皮膚受感染,燙傷者不應自行刺穿,真的不便可求醫,在適當情況下刺穿,再塗用處方的抗菌藥膏Silver Sulfadiazine 以助紓緩,待皮膚結痂約2-3 周亦可不留疤痕復元。」他指家居燙傷的程度多為一、二級燒傷,只要注意每日用保鮮紙包傷口沖涼免濕水,到傷口埋口時別亂抓癢引致細菌感染,以上方法基本可以處理。
團年飯聚吃得多,說話亦多,一不留意便有可能骨骾在咽喉。「事實骾魚骨、雞骨的情況都很常見,除了吃得急易骾骨外,逾70+歲長者因為吞嚥動作協調能力轉弱,亦要小心。試過有求醫個案治療傷風咳,一張大口其後咽部扁桃腺附近卻插條雞骨,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還以為不適感是傷風喉嚨痛所致。」方醫生直言,卡在喉嚨「唔上唔落」的骨頭,情況一如皮膚插到竹刺,如不為意沒適當處理,因口腔本身多細菌,而骨頭腐化又會引菌,拖得三幾日已可能有傷口發炎感染。
「處理骾骨其實很簡單,最正確方法是嘗試輕力咳,使骨頭咳返出來,但切忌咳太大力否則骨頭可能卡得更實。」但若輕力咳不成,則可以嘗試將骨頭吞下去,使骨頭落入胃部以胃酸消化。「吞啖大飯、吞麵包或飲啖湯吞骨落去,都是可行的,因為除非骨頭卡得很實,否則經過咽喉吞嚥的『上下移動』動作,骨頭很可能有鬆動吞落食道。」問到坊間盛傳的飲醋軟化骨頭方法,他指飲醋吞下去其實跟飲啖水飲啖湯沒分別,都是一啖沖力,不可能有軟化骨頭的作用,況且醋酸味未必人人能接受,故不會特別建議。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