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療可致頜骨壞死
鼻咽癌對於南方人一點也不陌生,它甚至被不少本地人稱為「廣東瘤」。目前治療鼻咽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放射治療,但伴隨而來一大併發症就是頜骨放射性骨壞死!這是由於放射線照射引起骨細胞或骨營養血管損傷、血循環障礙而產生的骨塊或骨片的壞死。
頜骨放射性骨壞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及顏面部皮膚破潰,多數牙齒齲壞,牙槽骨及頜骨外露,長期流膿,發出惡臭,伴有嚴重的疼痛及語言、進食困難等。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帶來巨大的身心創傷。
其實頜骨放射性骨壞死的治療一直以來是臨床一大難題。頜骨放射性骨壞死一旦發生,即不可逆轉,且組織的放射損傷具有時間累積效應。對於頜骨放射性骨壞死的治療,早期可採用高壓氧、抗生素等保守治療。對於較嚴重的下頜骨放射性骨壞死,保守治療無效,外科手術切除病變組織是首選的治療方法。然而,頜骨切除術在治癒病變的同時也造成了繼發的頜骨缺損,可導致嚴重的外形與功能障礙。由於接受過放療的區域血液運行差,加上術區往往合併感染,同期切除皮膚或黏膜瘻管造成的軟組織較大範圍的缺損,因此手術切除後的重建難度大,風險高。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使得頜骨放射性骨壞死的一期外科修復成為可能。
做好口腔護理抑制併發症
對於做鼻咽癌放射治療的患者而言,術前口腔護理必不可少,如果忽略這一重要環節,就可能帶來很多痛苦。曾有不少患鼻咽癌的病人沒做任何準備就接受了放療,結果放療不久就出現口腔潰瘍,吃東西疼痛、易口乾、痰多、吞嚥難,張口難,只能吃流食等症狀,更可怕的是半年後就會出現最可怕的併發症——放射性骨髓炎。據瞭解,近六成的患者在放療後都出現張口困難,由於嘴巴張不開導致口腔清潔更加困難,而一旦牙齒出現炎症,大量的細菌就會侵襲牙周、牙髓,最後在牙體齲壞的基礎上發生放射性骨髓炎。
「國外鼻咽癌患者發生放射性骨髓炎的幾率比國內少很多,問題出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醫生採取的放療照射方式,這是患者不能自控的;但另一方面則主動權在病人自己手中,即口腔護理。」專家指出,口腔護理是重要的抵抗、減輕放療併發症的途徑。
口腔護理三部曲
放療前:到口腔醫院或綜合醫院口腔科清潔口腔。
1.潔治:清除牙齒表面的牙結石、色素斑和其他沉積物,以減少牙齒表面的致病菌。
2.刮治:牙齦下有小牙石,需要做齦下刮治。做完口腔清潔之後,最好服用一些消炎藥,保證了口腔清潔、健康,潔牙一週後就可以做放療治療了。如果發現病牙,應做徹底的規範治療,比如嚴重的齲齒、鬆動的牙齒、智慧齒等都需要拔除。在縫合創口拆線一週之後就可以進行放療了。
放療期間:在醫院裡一天4~5次的霧化吸入,漱口及清潔口腔,平時也要注意口腔衛生。
放療之後:定期進行口腔衛生保健,出現繼發的爛牙或鬆動牙應儘早處理。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