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糖尿病的口服藥物

口服降糖藥主要包括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分泌促進劑等。

其中,磺脲類有:甲磺丁脲(d860)、優降糖、美吡達、達美康、克糖利、糖適平;

雙胍類有:二甲雙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錠,格化止等)、苯乙雙胍(降糖靈);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有:阿卡波糖;

胰島素分泌促進劑有:諾和龍。

一、磺脲類

(一)作用機制

磺脲類通過作用於胰島b細胞表面的受體促進胰島素釋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賴於尚存在相當數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島b細胞組織,改善胰島素受體和(或)受體後缺陷,增強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二)適應證:

(1)2型糖尿病病人用飲食治療和體育鍛鍊不能使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2)2型糖尿病病人如已應用胰島素治療,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
(3)2型糖尿病病人對胰島素抗藥性或不敏感,胰島素每日用量雖超過30u,亦可試加用磺脲類藥。

(三)禁忌證:

(1)1型糖尿病病人
(2)2型糖尿病病人合併嚴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進行大手術、伴有肝腎功能不全
(3)合併妊娠病人。

(四)常用的磺脲類藥物

第一代:50年代開始用於臨床,有甲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

1、甲磺丁脲(d860):口服後胃腸吸收快,3-4小時達到高峰,半衰期4.5-6.5小時,有效時間6-12小時。24小時內90%從腎臟排出。每片為500mg,每天最大劑量為2000-3000mg,可分2-3次餐前30分鐘口服。每日僅服500mg者,可早餐前30分鐘1次口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引起持續性低血糖的危險,故應慎用。

2、氯磺丙脲:因其作用時間最長,副作用較大,目前臨床已很少選用。

第二代:60年代開始用於臨床,包括:格列苯脲(優降糖); 格列吡嗪(美吡達或優噠靈);格列齊特(達美康);格列波脲(克糖利);格列喹酮(糖適平)。

1、優降糖:降糖作用為d860的200倍,降糖作用在口服降糖藥中最強;口服後15-20分鐘開始起作用;高峰在2-5小時,半衰期10-16小時,作用持續時間可達24小時;經腎臟和膽汁排泄各佔50%;每片為2.5mg,一般用量為每日2.5-15mg,每日最大量不能超過20mg。每日用量2.5-5mg者,可早餐前30分鐘一次口服。如需要7.5-15mg者,以早晚餐各服一次為宜;最大副作用是較容易導致低血糖,甚至導致嚴重或頑固性低血糖,甚至於低血糖昏迷;老年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和有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病人,應慎用或不用。即使選用,起始量和維持量務必要進一步減小以防低血糖。

2、美吡達:降糖作用僅次於優降糖,為d860的100倍;口服吸收快而完全,30分鐘即開始發揮作用,1-2.5小時達高峰,半衰期為2-4小時;24小時內經腎臟排泄達97%;一般不易發生體內蓄積,不會發生持續的低血糖。一般從小劑量開始服用,5mg每日早餐前30分鐘口服,老年患者減半,以後根據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逐漸調整劑量,一般劑量為每日10-20mg,分2-3次於餐前30分鐘口服。

3、達美康:降糖作用溫和,僅為d860的10倍;口服後胃腸吸收迅速,2-6小時達高峰,半衰期為10-12小時,作用持續時間可達24小時;60%-70%從腎臟排泄,10%-20%自胃腸道排出;比較適用於老年糖尿病患者。每片80mg,有些老年患者可能每天半片或1片即已足夠。大多數患者需要每日服用2片,早晚餐前30分鐘各服1片。需要時還可增加至每日3片,三餐前30分鐘各1片,全日最大劑量不能超過4片(320mg);大多數患者對達美康耐受性好,偶有腹痛、噁心、頭暈及皮疹,劑量過大者也可引起低血糖反應。

4、克糖利:降糖作用強度為d860的40倍,出現低血糖的機會少;口服後可迅速從胃腸道完全吸收,2-4小時即達高峰,半衰期為10-12小時,主要從腎臟排泄;用量一般在12.5mg-75mg之間,大多數患者每日需要50mg,分早
、晚餐前30分口服。也有部分病人劑量需增加至75mg才能控制血糖。

5、糖適平:口服後吸收快而完全,2-3小時達高峰,8小時後血中幾乎測不出,95%從膽道經腸隨糞便排泄,僅5%由腎臟排出;適用於老年糖尿病、糖尿病伴輕、中度腎功能減退及服用其它磺脲類藥物反覆發生低血糖。;一般每日劑量為30-180mg,分2-3次餐前30分口服。

總之,選用磺脲類藥物時,以年輕至中度2型糖尿病且經濟不富裕者,可首選優降糖或d860。經濟富裕者及老年糖尿病人應首選美吡達、達美康或克糖利。腎功能不全者首選糖適平或胰島素治療。特別需強調的是,磺脲類藥物之間不宜同時應用。一些中成藥,如消渴丸(10粒消渴丸相當於1片優降糖)等含有優降糖等成份。很多所謂的"偏方、秘方、特效方",都是把一些中草藥做成粉末,加入優降糖或苯乙雙胍,然後裝入膠囊、壓成片劑或做成沖劑出售。

(五)磺脲類藥物使用中注意事項

初診糖尿病患者經過嚴格的飲食管理,認真的運動治療一個月以上,血糖仍不能達到控制標準時,屬於適應症。患者從小劑量開始,按血糖控制情況調整用藥。

磺脲類藥物以餐前半小時服用療效最佳,因為服後1.5 小時藥效最強,而餐後1小時又是血糖最高,故兩個高峰重疊就可以取得更好療效。但由於磺脲類藥效時間較長,餐後服用藥效相對溫和,尤其對高齡患者,餐後服藥可避免遺忘,對預防發生低血糖更有意義。

磺脲類藥物的失效

(1)原發性失效:初用磺脲類藥物,雖已用至最大量(除達美康4片/日外,其餘均為6片/日),經一個月時間,血糖控制未達目標時,稱為原發性失效,據估計約佔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5~20%。

(2)繼發性失效:使用磺脲類藥物後,療效滿意,在使用過程中突然或逐漸療效消失,雖使用最大劑量,觀察足夠時間(3個月)仍無效者稱繼發性失效,它的發生率隨使用時間的延長而增多,有報告1至5年的發生率分別為4.1%,9.4%,11.6%,9.0%和7.5%。

二、雙胍類藥

(一)作用機制

雙胍類通過促進肌肉等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異生;抑制或延緩葡萄糖在胃腸道吸收,正常人並無降血糖作用。與
磺脲類聯合使用可增強降血糖作用。

(二)適應證

1、適應於肥胖型2型糖尿病經飲食和運動療法仍未達標者,作為首選降糖藥;
2、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與磺脲類藥聯用以增強降糖效應;
3、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與胰島素聯用,可加強胰島素作用,減少胰島素劑量;
4、在不穩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可使血糖波動性下降,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三)禁忌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島素治療;
2、嚴重肝病(如肝硬化)、腎功能不全、慢性嚴重肺部疾病、心力衰竭、貧血、缺氧、酗酒;
3、妊娠期婦女;
4、感染、手術等應激情況。有乳酸酸中毒史,年齡65歲,嚴重高血壓,明顯的視網膜病,進食過少的患者。

(四)常用雙胍類降糖藥

雙胍類降糖藥包括:1.苯乙雙胍(降糖靈,dbi);2.二甲雙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錠,格化止等);3.丁二胍

目前我國有前兩種:

1、降糖靈:每片25mg,每日2-3次,餐前或餐中服,約數日至1周調整1次,一般每日劑量50~150mg,最大劑量每日不宜超過150mg;長期使用應定期檢測血乳酸;
 
2、二甲雙胍:不同廠家的產品劑量有所不同。國產的多為每片250mg,國外生產的有500mg(迪化糖錠)和850mg(格化止)。每日劑量範圍500-1500mg,分2-3次於餐前或餐中服。可從每日500mg開始,1周後調整劑量,直到獲得血糖控制或最大耐受量為止;二甲雙胍引起乳酸酸中毒的機會較少,但也應加以預防。

雙胍類降糖藥最嚴重的副作用是引起乳酸酸中毒。其他副作用有消化道反應,如厭食,噁心,上腹部不適,腹脹,腹瀉,偶有口乾或金屬味等。降糖片的副作用比降糖靈少而輕,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二甲雙胍藥物。進行泌尿系統造影前,至少應停用2天。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一)作用機制:

通過競爭性地抑制小腸刷狀緣的近腔上皮細胞內的а葡萄糖苷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延遲雙糖
、低聚糖、多糖的葡萄糖吸收,延遲並減低餐後血糖升高。主要降低餐後血糖水平。拜糖平在脂肪組織中的作用為降低脂肪組織的體積和重量,減少脂肪生成和脂肪酸代謝,降低體脂和血甘油三酯水平。

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蘋):每片50mg或100mg,開始劑量為50mg,每日3次,與進餐第一口飯咀嚼同時服。根據餐後血糖逐漸增加用藥劑量,一般最大劑量每天為300毫克;必須與第一口飯同時嚼碎服下。

培欣(voglibose):待上市。

(三)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注意事項:

(1)可有消化道反應,如腹部不適,脹氣,排氣等;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不會發生低血糖。但在和磺脲類或胰島素降糖藥合用時,如出現低血糖,應口服葡萄糖或靜脈注射葡萄糖。

(3)18歲以下,妊娠及哺乳者禁用。

四胰島素分泌促進劑諾和龍

甲基甲胺苯甲酸(cmba)家族的第一個新型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有效地促進胰島素分泌,在b細胞膜atp-敏感鉀通道上的結合位點與磺脲類藥物完全不同。

口服後,可被迅速吸收,對胰島素分泌的促進作用較快,但持續時間較短。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以此有效地控制餐後高血糖.在治療飲食治療失效胰島素分泌促進劑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作為一線抗糖尿病藥物單獨應用。

主要在肝臟中代謝,絕大部分由糞便排出。

由於諾和龍有較高的蛋白結合率,因而不會在組織中蓄積,有較好的安全性。

有可能為2型糖尿病的強化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手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