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不良心理反應。剛被診斷為糖尿病時,幾種常見的反應是:憤怒、內疚、恐懼、混亂、拒絕。
年輕的、有活力的糖尿病患者經常有憤怒的感覺,並且感到被剝奪了生活的權力與自由。在青少年中,也同樣會有憤怒的感覺,他們因為有病而責備他們的父母。
在父母中,內疚使孩子患有糖尿病是常見的一種反應。恐懼是帶有較大責任心的患者的一種特點。比如,惟一負擔家庭生計的父親,或者是必須照顧全家的母親。這些人懼怕他們患糖尿病後,將會影響他們的將來和那些需要他們負起責任的人的未來。
拒絕常見於剛得糖尿病、病情又較輕、體質又好的人。他們往往不承認糖尿病會像醫生說的那樣嚴重,會輕易打誇自己健壯的身體。他們不承認隨心所欲的生活會像醫生說的那樣引起嚴重的後果。這樣的態度會阻止患者認真管理自己的生活,認真自我監測。當病情發生變化時,可能由於患者的大意而導致延誤診治。
隨著得病時間的延長,患者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有的患者會逐漸平和,接受這個事實,會把心理狀態調整到理想狀態。另一種心理是,過分小心翼翼,過度緊張。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糖尿病上。血糖稍有一點波動,就驚慌失措,只有血糖平穩才能給他帶來快樂。他往往感覺不到生活中的其他樂趣。還有一種心態是「輕敵」,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發現糖尿病「不過如此」,血糖升高幾次,也沒什麼反應,得糖尿病兩、三年了,也沒什麼併發症,糖尿病沒什麼可怕的,是醫生在小題大作。於是,逐漸放縱自己。再一種是悲觀失望。長期有節制的生活,常常正在吃得高興、玩得興致勃勃時遭到家人、朋友的批評、約束,會使病人無法體驗幸福和歡樂。覺得活著沒意義。
大家可以經常檢測一下,自己是否存在不良的心理反應。那麼,要想解決這些不良的心理反應,首先要瞭解哪些因素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應。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