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哪個更重要?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是診斷糖尿病時的兩個指標,也是糖尿病病情控制的監測指標,空腹血糖的真正意義是基礎血糖。因此,我們說正常人的血糖可分為基礎血糖和餐後血糖。基礎血糖主要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保證人體的正常活動。基礎血糖的控制多受肝臟調節,如果出現血糖過低,肝臟就會把儲存的肝糖原釋放到血液中去,確保血糖穩定。但肝臟儲存的肝糖原是有限的,為保證生命活動的需要,人還必須從飲食中攝入更多的糖原。攝入的食物很快被吸收,形成快速的血糖升高,我們稱之為餐後血糖。由此可見,平時監測的餐後血糖值應包含著基礎血糖。

皆為診斷糖尿病重要指標

「空腹血糖」的水平,受人體生理調節影響。人們一般在晚上19:00左右晚餐,次日7:00才會用早餐,其間一般都不再進食。而這12小時內,人體就會把三餐攝入的糖類等基本消耗完,次日早晨7:00應該是血糖最低的時間段,但人體為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會分泌促使早餐後血糖升高的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血糖受到激素影響達到正常水平後,同樣受生理性因素的影響,使血糖不再升高。正因為這一機制,致使「空腹血糖」在診斷糖尿病時,指標不敏感,但準確度較強。也就是說,單純依靠「空腹血糖」指標診斷糖尿病,會遺漏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但一旦監測的「空腹血糖」值達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往往確診率比較高。而餐後血糖則相反,診斷糖尿病更為敏感,而假陽性率高,但採用餐後血糖指標可以使更多的糖耐量損害(igt)和糖尿病患者及時得到診斷。

對升高血糖各有所長

如果「空腹血糖」的水平高,餐後血糖的水平也會相對升高。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高低,受糖尿病治療和控制狀況的影響。如飲食不控制、無運動或運動量過小、用藥量低,「
空腹血糖」會升高;而過分控制飲食、運動量過大、用藥量過大會引起低血糖,隨之再出現低血糖後的高血糖。餐後血糖的水平與「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關,隨「空腹血糖」變化而變化,「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響到餐後血糖水平和升幅。

影響餐後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餐後胰島素第一時相的分泌、胰升糖素的分泌、肌肉、肝臟和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餐前血糖水平、進食的種類和時間、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等都會對餐後血糖有影響。

對糖化血紅蛋白的「貢獻」

評價糖尿病控制的好與壞,常採用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這是國際金標準。而大家都知道,hba1c同時受空腹及餐後血糖的影響。研究發現,hba1c在7.3%~8.4%之間時,空腹和餐後血糖對總體血糖的「貢獻」是相同的;當hba1c>8.5%時,「空腹血糖」對總體血糖的影響大於餐後血糖;隨著hba1c的升高,「空腹血糖」對hba1c的影響也會增大。「空腹血糖」控制得高與低,與基礎胰島素的水平密切相關。當hba1c<7.3%時,血糖的升高主要取決於餐後血糖。研究證明,餐後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嚴格控制餐後血糖將更有利於hba1c控制達標,使血管內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死亡率。

所以,在糖尿病治療中,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不可忽視。只有降低總體血糖,才能大大減少高血糖對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從而降低發生併發症的風險。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