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風的其中一個成因是髗內血管粥樣硬化,即腦內的血管壁變厚、微栓子增加,令血管栓塞。以往醫學研究數據指,復發率可高達23%;不過,中大醫學院發現,病人在病發後初期,服用一種以上抗血小板藥物,以及控制膽固醇、血糖至比正常人更嚴格的標準的話,復發率可大減至14%,亦可助病人更快度過復發「高峰期」。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繫於06至13年間,招募50位因高度腦動脈粥樣硬化而中風的病人,參與為期1年的追蹤研究及藥物治療,並以3D血管造影檢查紀錄病情變化。結果指,參與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率,平均由79%降至63%,只有4位情況惡化;另外,有6位病人於參與研究期間復發,機率為14%。
該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蘇藹欣指,除服藥外,病人亦須將特定的「風險因素」,控制至「比正常人更嚴格」的標準,如低密度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水平,一般指標為2.6,但參與研究的病人須控制至1.8或以下;至於糖化血色素水平,則要在6%或以下,亦比一般指標的7%為低。
而服用的藥物方面,研究人員特別要求病人參與計劃後的一個月,同時服食兩種或以上的抗血小板藥物,之後減少一種。該系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指出,醫管局一般只建議缺血性中風病人,服用單一的抗血小板藥物,但該病復發率一直高於20%,反映成效不大。他又表示,雖然服食過多抗血小板藥會有出血風險,但對於病人而言,則可以更有效地預防復發。
梁慧康強調,病人在度過復發「高峰期」後,仍要注意降低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水平,不應抱有「過咗骨」的心態,以為病情穩定後即不用戒口,或會招致反效果。該項研究已於國際期刊發表,蘇藹欣指,缺血性中風病人「(中風)一次只會比(上)一次更嚴重」,希望研究結果未來可助更多病人受益。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