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石問題,很多人都當小事,有痛無痛都不理。但原來在糖尿病人身上,患膽石有機會變成「很麻煩」的一回事,若處理不善,甚至會有致命風險……事實上,有膽石的患者,7 成都沒徵狀,尤其糖尿病人,因為神經系統組織受病情影響,痛楚感覺變得遲鈍,就算膽石已引致膽發炎也可能不會覺得痛。香港港安醫院外科專科醫生楊丕祥直言:「因膽炎死亡的個案,臨床所見大部分都患有其他慢性病,其中糖尿病便很常見。」
一是神經痛楚感覺遲鈍,糖尿病人很可能膽發炎得很嚴重也沒有痛感,要去到細菌入血,甚至出現敗血病徵狀,血壓低暈倒才入院求醫,增加延醫致命危險。
二是糖尿患者免疫系統差身體抵抗力偏低,對細菌感染抵禦能力相對有限,所以膽炎徵狀亦會較一般人來得嚴重,病情可在24 小時或甚12 小時內變得很差,出現其他器官併發症如腎衰竭、影響心肺功能等表現。
三是糖尿病人易有膽石,這與患者的膽囊收縮能力轉弱有關。「正常膽汁由肝臟分泌去腸臟幫助吸收,而當毋須使用時,膽汁就會倒流入去膽囊作儲存,所以膽囊這器官的作用是儲存膽汁,留待我們進食時,身體受賀爾蒙影響刺激膽囊收縮,就會將膽汁排出幫助消化。但糖尿病人因神經系統受病情影響,變相膽囊收縮能力也會轉差,當囤積膽囊入面的膽汁成分失衡,便有可能慢慢形成結晶體,繼而積聚成膽石。」
分析膽石,楊醫生指內裏有很多成分,例如鈣質、黃膽素及膽固醇。「一般8 成以上成分是膽固醇的膽石,可稱為膽固醇石,醫學上也有利用藥物溶解的治療方案,但普遍藥效作用不大,且可能要食幾年藥,一旦停藥又有機會再生過,加上大部分膽石個案都是混合成分居多,因此有膽石的病例通常都會建議做微創手術切除膽囊。」
有膽石要切除成個膽?驟耳聽來,你可能覺得為了小小一粒腎石要攪到做手術,似乎不甚化算,但其實膽石雖小,它可以引發的徵狀問題,絕對超乎想像咁大。「首先,大約3 成膽石患者會有典型徵狀,即晚間吃完肥膩食物或飽餐後的1 至2 小時(通常是睡前),會開始覺得右上腹疼痛,或甚反射到有膊頭痛,這些痛感是因為膽囊想排出膽汁幫助消化,但由於膽石塞住膽囊通道,以致膽囊受壓愈來愈大而致痛,這種痛可以一痛便是4 至6 小時,如其間有細菌感染,更會造成膽囊發炎,發炎的膽汁有機會變膿,個別嚴重個案有可能發炎發到膽壁壞死至穿膽,發炎膽汁流出膽外至腹腔,引發死亡風險。」而若你是沒痛感徵狀,切記無痛原來並不等於無事。「其實細粒的膽石有機會『游到去』膽管,3 至5 毫米大小的膽石,或能通過膽管自行排出至小腸,但大一點的膽石卻有可能塞住膽管,令膽汁無法進出,引發黃膽病,如加上細菌感染,嚴重更可引發膽管炎,甚至排出膽管的膽石亦有機會引發胰臟炎。」
不想小病化大,他直言若有徵狀,或通過電腦素描、超聲波或磁力共震發現有膽石,都應該正視處理,而透過外科手術切除膽囊會是有效療法。「尤其患有糖尿病、身體抵抗力差、曾進行放化療的病人,更應加倍小心膽石一症。平時要多留意小便有否如濃普洱般深色,因有此情況代表黃膽素曾升高,有機會是間中有膽石排出的表現,遇有懷疑應及早找家庭醫生求醫及檢查,以排除延醫引發膽石併發症的風險。」
【膽石Index】
95%:近95%膽炎個案都因為膽石所引致,但不是所有膽石都會引發問題,臨床有7 成病人患有膽石而沒有任何痛感或徵狀。
3%:在膽炎個案中,約有3%病人可能出現膽壁壞死至穿膽,引發死亡風險,而通常因膽炎死亡的患者,都有其他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