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的術後貧血防治措施有哪些?下面介紹消化性潰瘍的術後貧血防治措施:
術後貧血分為早期和晚期兩種類型。早期術後貧血通常由於術前或手術中失血。晚期術後貧血的發生與消化道出血無關,最可能由於營養不良因素所致。
術後貧血有時患者無感覺,被其他人發現其面色蒼白才證實。貧血以缺鐵性貧血為多見,鉅細胞性貧血相對較少,女性病人多於男性病人。
1.缺鐵性貧血:據統計,胃切除超過3/4後,約有20%~50%的患者可發生缺鐵性貧血,70%左右的患者血紅蛋白低於正常,而且在10年後更明顯。造成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鐵吸收不良,因為鐵主要在十二指腸和近端空腸吸收,由於術後食物通過迅速,致使食物中的鐵未能充分吸收。其次是胃酸缺乏。其三是食物中缺鐵。其四是慢性失血。
及時發現缺鐵性貧血,積極治療,大多數可以糾正。防治措施如下:
(1)調節飲食
多吃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腎、蛋黃、豆類等。加強營養,增進體質。
(2)補充鐵劑
口服硫酸亞鐵,每日3次,每次300毫克,直至血紅蛋白正常。有的人服用硫酸亞鐵後會出現消化道副作用,可改為肌注或靜脈輸液。(3)輸血
貧血嚴重者可輸入少量新鮮血液,有利於康復。
2.巨內紅細胞性貧血:又稱鉅細胞性貧血,說明維生素B12或葉酸嚴重缺乏,全胃切除患者容易發生。血常規和骨髓穿刺涂片可明確診斷。治療上可肌注維生素B12100~500μg,每日1次,每月10天。在飲食可增加動物肝、瘦肉、牛肉等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