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年青人胃癌66例誤診分析

摘要對10年我院經胃鏡和手術病理確診而事先誤診的青年人胃癌66例進行臨床分析,探討其臨床特點和誤診原因。結果:青年人胃癌起病隱惹、症狀缺乏特異性、進展快,可以胃外表現為首發症;早期胃癌胃鏡下不易識別,常造成誤診。認為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和警惕性,提高各級醫師的診治水平,提高胃鏡下早期胃癌的識別力,以及做好隨診工作,是減少誤診的幾項重要措施。

關鍵詞:癌、青年人、診斷、誤診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30例,女36例,男女之比為1:1.2,年齡20-38歲,其中20-30歲25例(37.8%),31-38歲41例(62.2%),病程2天-4年。1年以內51例(77.3%),1年以上15例(22.7%)。職業:農民43例,工人18例,大學生2例,以農民佔大多數。

1.2 臨床表現上腹隱痛、飽脹不適、納差48例,消瘦21例,嘔血、黑例、貧血9例,表現為腹水7例,妊娠劇吐3例。下腹巨大包塊2例,全身骨痛1例,急腹症2例。

1.3誤診情況誤診病種:慢性淺表性胃炎33例,潰瘍病活動期18例,結核性腹膜炎5例,肝硬化並腹水2例,妊娠反應3例,卵巢轉移癌2例,多發性骨髓瘤1例。消化性潰瘍穿孔2例。

2討論

2.1誤診原因分析

2.1.1誤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本組大部分病例表現為上腹隱痛、納差、飽脹不適,病程3個月-
4年,曾先後做過上消化道鋇餐或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給予抑制胃酸分泌、制酸劑及抗幽門螺桿菌等治療,症狀時重時輕,且伴發消瘦,進院後行胃鏡和手術病理診斷為胃癌,有些已有腹腔淋巴結轉移。這些病例臨床表現與慢性胃炎相似,長期堅信以前鋇餐和胃鏡檢查結果,導致誤診。經正規治療,效果不理想且漸消瘦,應考慮胃癌之可能,如能短期內複查胃鏡,對病變部位進行活檢,可減少誤診。

2.1.2誤診為潰瘍病活動期,本組18例患者有較為規律的上腹部飢餓性或飽餐後疼痛,且部分病例伴有間斷性上消化道出血。典型病例:男性患者,21歲,反覆上腹飢餓性疼痛2年,曾行胃鏡檢查示幽門管潰瘍,近1年內發生上消化道出血4次,予相應治療,短期內出血停止。因再次出血而入院,急診胃鏡檢查仍認為幽門管潰瘍出血,而對胃竇變形、狹窄則認為疤痕所致,經內科正規治療無效而採取手術治療,術中發現癌組織浸潤漿膜層,病理診斷低分化腺癌。

既往認為,年青人飢餓性上腹痛,服抗酸劑可以緩解是「潰瘍病活動期」的典型症狀,通過臨床觀察,這也不盡然,應注意鑑別。該患者就因此而誤診。故認為患者經正規抗潰瘍治療2周無效者,需複查胃鏡並常規在胃潰瘍邊緣取活檢組織,避免誤診。

2.1.3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肝硬化並腹水對年青病人出現腹水,伴乏力、納差、甚至低熱、盜汗、消瘦、血沉增快,腹水常規檢查提示滲出液,易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而投以抗結核藥,待出現上腹不適、隱痛、嘔吐時,反而認為乃抗結核藥胃腸道反應所致,以致一再延誤診斷。而對年齡偏大,既往有肝炎病史或長期嗜酒者,b超示肝內回聲緻密、增粗、腹水,肝功能損害,往往誤診為肝硬化代償期。這些病人均因為胃腸道日趨嚴重,而抗結核及保肝等治療不佳時,方想到胃癌所致腹水,而行胃鏡檢查,發現胃腔狹小,胃壁僵硬,粘膜粗糙不平,病檢示胃粘液癌。

2.1.4妊娠反應本組3例患者係孕婦,嘔吐劇烈,食慾不振,甚至出現不同程度水、電解質、鹼酸平衡失調,就診時醫師往往被妊娠直覺所惑,而認為是妊娠反應,想不到胃癌。體檢時因增大子宮而使腹部臟器觸診不滿意,鋇餐及胃鏡檢查又因顧及妊娠而未進行
,待到分娩或因癌症症狀明顯不得已而中止妊娠時,病情已到晚期。覃雪君認為,對妊娠期間消化道症狀超過12周以上,並出現消瘦、貧血,要考慮到胃癌的可能,及早行胃鏡檢查,以期發現妊娠胃癌病例。

2.1.5誤診為卵巢癌本組2例病人因下腹疼痛、包塊、月經紊亂,b超示卵巢混合性包塊並少量腹水,擬卵巢腫瘤而施行手術,病檢結果為卵巢轉移癌,在尋找原發灶過程中發現了胃癌,教訓深刻。這種以胃癌胃外表現為首發症狀而局部症狀輕微時,應通過詳細、系統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將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找到診斷的線索。

2.1.6誤診為多發性骨髓瘤該病死以進行性全身骨痛、貧血就診,伴有輕度蛋白尿、腎功能損害,x線示溶骨性破壞,曾一度誤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只因反覆骨髓涂片未找到骨髓瘤細胞、蛋白電泳未見m蛋白,方疑及骨髓轉移腫瘤,幾經周折,在排隊前列腺癌、肺癌後,行胃鏡檢查並取活組織病理檢查,得以確診為胃癌。楊林花等認為,對於骨痛為主訴患者,要區別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在繼發者中,胃腸道腫瘤是好轉移至骨骼的腫瘤之一,應予警惕。

2.1.7誤診為消化性潰瘍穿孔本組2例患者胃部症狀隱匿,首發以胃腸道穿孔為表現,因術前不允許作詳細檢查,又多因病人年青未考慮癌症,均按良性潰瘍作急診手術,術中亦未仔細檢查區域淋巴結,終因術式與胃癌術式有較大差別,而延誤了根治,值得注意。

2.2總結胃癌是消化道最常的惡性腫瘤,傳統觀點認為其多見於中老年人,青壯年中胃癌少見,但近年的臨床觀察表明,青壯年胃癌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本組顯著青年人胃癌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逐漸上升。這與覃吳報導的相符。青年人胃癌女性略多於男性,男女之比為1:1.2,可能與青春期雌激素水平增加有關。近年研究發現,部分胃癌患者血液中可檢出雌激素受體(er),er陽性的胃癌分化差,易轉移,惡性程度高,生長率與er陽性率成負相關。這兩方面可能是青年人胃癌病程短、進展快的緣故。因此,對青年人胃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青年人有上腹部悶痛、飽脹、消瘦症狀者,需及時行胃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青年人胃癌起病隱匿,症狀缺乏特異性,易造成誤診,故對胃炎或潰瘍患者經內科正規治療無效者需考慮胃癌之可能性,要嚴密觀察,短期複查胃鏡並隨訪粘膜活檢。

胃癌可以胃外表現為首發症狀,而局部症狀輕微或缺如,從而易造成誤診,例如本組所描述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肝硬化並腹水、多發性胃髓瘤的病例則是此種類型,故臨床醫師要提高對胃癌胃外表現的識別,從多個角度進行臨床分析,廣泛聯繫,提高胃癌的檢出率。

隨著胃鏡檢查的普遍開展,對有胃部症狀的患者大部分者作了此項檢查,但胃癌仍屢有誤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與胃鏡下對早期胃癌的識別能力差有關。胃鏡下早期胃癌可表現為局部粘膜發紅、糜爛、表現粗糙、僵硬感,常誤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因而對有以上病變者要加以重視,應在病變中央及4周取4─6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本組資料顯示,誤診病例中農民佔大多數,這與農村醫療條件差,鄉村醫生診治水平不高有關,因此應想方設法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提高對胃癌的識別能力,這將為減少胃癌誤診邁出第一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