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預防胃癌:習慣和行為更重要

或許,是人們對胃腸道疾病,特別是對胃癌的熟悉和擔憂,使得不少人在這些疾病發生時往往因為精神緊張而不知所措,還有的患者聽信一些不科學的說法導致求醫、治療中的一些不正常心理。那麼,胃腸道疾病和胃癌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人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這些疾病?近日,記者就人們關心和模糊的一些問題請教了我國知名專家、博士研究生導師、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普外科主任陳道達教授。

陳教授介紹說,胃癌在惡性腫瘤中是發病率極高和死亡人數極多的一種疾病,僅在我國,每年因胃癌而死亡的就有16萬人。這樣的數字同時也折射出一個問題:胃癌的治療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的。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不理想的呢?陳教授認為,診斷技術的侷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相當多的胃癌患者不能夠早期發現,這往往使治療技術「有勁也使不上」。(瞭解更多胃病知識,盡在「打響保胃戰」)

陳教授談到,醫學上把胃癌分為 、!て冢Σ誥褪粲讜縉冢而胃癌的治療,發現得越早,治療的效果就越好。然而,能夠在胃癌的早期就被正確診斷的患者,只佔全部胃癌患者的4%多一點,這就是說,有96%左右的患者在發現胃癌時,已經處於中期或晚期了,隨著寶貴的手術機會的失去,治療也就難以奏效。

但是,也並不意味著中、晚期胃癌的患者就完全絕望了。陳教授說:科學技術總是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這些發展和進步,也必然帶來臨床上對胃癌治療方法上的改進和更新,使更多的患者能夠延長生命。陳教授在胃癌、特別是晚期胃癌的治療方面探索了多年,從1988年起,他不斷改進手術技術,並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手術規範,提高了胃癌的治療效果,從近幾年接受手術的60多例病人的治療結果看,5年以上存活者佔45%左右,明顯高於他以往治療胃癌的有效率,這表明,儘管中晚期胃癌的死亡率很高,但只要治療及時,延長患者的生存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談到有效治療的問題時,陳教授特別強調:以往形成的「胃癌患者手術後化療效果不理想、化療價值也不大」的看法,不一定正確。陳教授通過臨床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手術後的局部插管化療、全身化療、中醫中藥治療等綜合治療手段,是鞏固手術效果必不可少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不僅不能放棄,而且應該特別重視。

採訪中,陳教授針對人們對胃癌的瞭解不多,甚至存在某種誤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認為,胃癌確實是一種危害大、死亡率高的常見惡性疾病,但是,人們也不能過於恐懼,更不能在沒有足夠理由的情況下輕易地放棄治療。他說,目前人們對待胃癌的態度上存在兩種極端的現象,一是非常害怕,一得上胃癌就惶恐不安,這種態度的結果,導致了一些病人的消極心理,不積極求醫,或者對治療不抱希望,不能夠很好地配合治療,結果使病情加重,或者影響了治療效果。另一種是預防意識上的淡漠態度,這種人對胃腸等消化系疾病不在乎,缺乏預防觀念,在胃腸發生不適或者症狀不明顯、不嚴重的時候不去主動求醫檢查,結果失去了早期發現胃癌的可能性,使治療失去了寶貴的機會,從而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陳教授說:「以上兩種態度都是不可取的,無論從預防的角度還是從治療的角度講,對待疾病的檢查和治療,病人都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而且,越是主動積極,預防的意義就越大,治療的效果就越好。」由此,他特別提醒一點:沒有規律的上腹疼痛,是胃癌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狀,應該引起高度的注意。至於胃癌與上腹疼痛的關聯,陳教授這樣解釋:胃癌患者常常合併有慢性胃炎,因而出現上腹不適、心窩部隱痛、腹脹或沉重感。如果按胃炎或潰瘍病進行治療,上述症狀也可能暫時緩解,所以患者很容易放鬆了警惕,結果,一旦病情繼續發展,出現了吐血、嘔吐等症狀時,病情很可能已經到了晚期。所以他告誡:如果40歲以上的人出現了腹痛等症狀,服藥後得到緩解,但短期內症狀又反覆發作的人,就必須認真對待,細緻檢查,千萬不能「無所謂」,以免貽誤診斷。

長期以來,人們當中有這樣的說法: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炎等最常見的疾病,可能會發展為胃癌。陳教授對此作了詳細的解釋:首先,十二指腸潰瘍,是不會惡變成胃癌的,這一點,國內外學者通過多年的長期研究已經得到足夠的證據,生活中很多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已經生存了10多年甚至更長,這也是很好的證明。因此,患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大可不必緊張。

其次,經過確診的胃潰瘍,惡變成胃癌的可能性也較小,因而也不要過分擔憂。但是,最危險的一點需要特別注意:胃潰瘍的明確診斷與胃癌的明確診斷,目前還不是很容易的事,臨床上,有的病人被診斷為胃癌,但手術時發現是一般的胃潰瘍;也有的病人被診斷為胃潰瘍,但手術時發現是胃癌。因此,陳教授建議:胃潰瘍的患者要在平時特別留意,做到堅持隨訪,特別是在發生症狀時要及時請教醫生,以免耽誤正常的診斷治療。

至於胃炎,包括人們非常害怕的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癌的也較少見。對此,及時求醫檢查、明確診斷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疾病的發生總是有原因的,胃癌發生的原因雖然還不十分明了,但同樣存在一些誘發因素,那麼,瞭解這些有害因素,無疑對預防胃癌有著重要意義,陳教授在這方面也作了詳細介紹。他說,與胃癌的發生關係比較密切的是一些生活因素,包括飲食習慣和不良行為,比如,研究表明,經常食用煙燻的食物,如燻肉、熏魚之類,與胃癌的發生存在密切的關係;過多地食用醃菜或者飲食過鹹的人,發生胃癌的比例也要高一些;此外,吸菸者中發生胃癌的也比不吸菸者要多,這表明吸菸和胃癌有關。據此,陳教授認為:「從一定程度上講,胃癌可以看作是一種『習慣和行為性疾病』。」

在這裡,陳教授介紹了幾種對預防胃癌有益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牛奶以及奶製品,對養護胃確實有好處。在飲食方面,他特別建議人們常吃一些食用醋、大蒜,大蒜中的某種物質對抗癌,特別是對預防胃癌有益。陳教授還說:「不少人認為胃腸患病後最怕刺激,不敢吃辣,其實這也不全面,大家都知道,湖南、四川、貴州等地的人普遍喜歡吃辣,但這些地區並不是胃癌的多發地區。」

同其他癌症的治療一樣,對胃癌的治療最有意義的是早期發現。陳教授認為:「預防總比治病更重要,對胃癌,同樣要『防』字當頭。重視預防才可能早期發現胃癌,為手術治療贏得寶貴的時機,也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