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健康問診:胃癌逼近年輕人

提起癌症,年輕人一般都覺得離自己很遠,然而中國腫瘤防治辦公室最新公佈的數據表明,胃癌目前在中國已經是繼肺癌和肝癌之後的第三大常見腫瘤,而且由於環境污染、不良飲食習慣、忽視胃病檢查與治療等,胃癌正在一步步逼近年輕人。近年來,中國年輕人患胃癌的人數已由上世紀70年代的1.7%上升至3.3%,幾乎翻了一番。(瞭解更多關於胃癌……查看)

預防胃癌先治療胃病

河北醫大四院外科主任醫師範立僑介紹,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胃癌在我國發病率很高,死亡率佔惡性腫瘤的第一位。發病年齡高峰為50-60歲,但近年來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有增多的趨勢,這跟年輕人的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醫學研究發現,除了一些遺傳因素和地理環境因素外,飲食因素和胃部疾病因素是導致胃癌發生的主要原因:長期食用黴變糧食、黴制食品、鹹菜、煙燻及醃製魚肉、酸菜(含n-亞硝基化合物)等食物,過多攝入食鹽,會增加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許多年輕人口味重、喜歡吃醃製食品,抽菸過度、酗酒、飲食不當以及精神緊張,生活無規律,這些因素將破壞胃腸道的正常活動,嚴重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種種胃病,最終促發癌變。

(瞭解更多關於胃癌的預防保健)

同時,由於胃癌發病初期表現不明顯,年輕人又不重視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忽視胃病的防治,導致大多數年輕胃癌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就已是晚期,延誤了治療時機。與胃癌相關的胃病主要包括:胃潰瘍、慢性胃炎、胃息肉和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這些疾病都或大或小有癌變的可能。因此,年輕人預防胃癌,一定要及時治療胃病。

胃癌初期表現早知道

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上腹不適是胃癌最常見的初發症狀,約80%患者有此表現,與消化不良相似。這些症狀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視,就醫時也易被誤認為胃炎或潰瘍病。范立僑建議患者如有下列情況,應進行詳細檢查,以免漏診。

無胃病史,但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適或疼痛,經治療無效。

有胃潰瘍病史,近期上腹痛的規律改變,且程度日趨加重。如症狀有所緩解,但短期內又有發作者,也應考慮胃癌的可能性,及時作進一步檢查。將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顯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的症狀,部分患者是因進食過多會引起腹脹或腹痛而自行限制進食的。

原因不明的厭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狀,需要引起重視。早期胃癌患者一般無明顯的陽性體徵。大多數患者除全身情況較弱外,僅在上腹部出現深壓痛。

防癌從改變飲食開始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范立僑認為胃癌的預防主要從講究衛生、改變飲食習慣入手。

少吃或不吃鹽醃、煙燻、油炸和烘烤食物,如鹹魚、火腿、臘肉等鹽醃食品均含有較多的鹽,不僅損傷胃黏膜的完整性,同時這些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可使致癌物質3-4苯並芘含量增加而促進胃癌發生。

不吃黴變食物,少吃或不吃醃菜。因此類食物中含有或能產生大量亞硝酸鹽和二級胺,進入機體後在一定條件下能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若飲食不定時定量、暴飲暴食、進食過快過燙,對胃是一個損傷性的刺激,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不吸菸、少飲酒。煙霧中含有多種致癌或促癌物質,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雖不是致癌物質,但烈性酒會刺激胃黏膜,損傷黏膜組織,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如果飲酒同時吸菸,其危害性更大,因為酒精可增強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加強對煙霧中致癌物質的吸收。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飲牛奶。新鮮的蔬菜、水果和牛奶富有維生素,可參與修復機體的天然屏障,阻止化學致癌物質在體內的合成。

積極治療與胃癌發生有關的疾病。如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異常增生、久治不癒的胃潰瘍、胃息肉等。

加強體育鍛鍊,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培養樂觀的情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