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胃癌新發病例中,42%的新發病例數來自我國,數量近40萬人;平均約2~3分鐘就有1名中國人死於胃癌,但我國胃癌的早期檢出率僅為10%左右──以上是記者從衛生部與中國抗癌協會舉辦的「攜手希望:胃癌專題宣傳月」發佈會上獲悉的數據,這些數據再次說明了我國胃癌形勢的嚴峻。
在胃癌治療上,目前醫學界有了新發現──大約22%的胃癌患者為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陽性。HER2是一個危險信號,預示著存活時間較短、癌症更容易復發。為此專家建議,應對胃癌患者進行HER2檢測,以制定針對性更強的治療方法。
每2~3分鐘就有1名中國人死於胃癌
胃癌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是中國的第二大常見腫瘤。據世界衛生組織癌控項目的統計數據,全球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高達700萬,其中死於胃癌的患者佔了70萬例。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兼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腫瘤醫院胃腸腫瘤科主任梁寒教授介紹:「全球每年934,000新發病例,42%(近40萬)的新發病例數在我國,胃癌在我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約每2~3分鐘就有1名中國人死於胃癌。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胃癌形勢更加嚴峻。」
男性胃癌的發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近幾年,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輕微的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下降的趨勢是由男性引起的,相反,女性的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上升的趨勢。
我國胃癌的早期檢出率很低
「同樣為胃癌高發國家,我國的胃癌早期檢出率比起日本和韓國要差很遠。」梁寒說,日本政府從1963年起就出資在40歲以上人群中普查胃癌,日本胃癌的早期檢出率超過60%;韓國在40歲以上人群中進行篩查,胃癌早期檢出率也有40%左右;而我國住院病例中超過90%的胃癌病人是進展至中晚期才就醫的。
除了要提高早期診斷率之外,胃癌發病的年輕化趨勢也非常值得關注。
胃癌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歲~80歲,但這並不意味著胃癌離年輕人很遙遠。從臨床來看,中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增加迅速。近5年來,19歲至35歲的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除去常見的胃癌高危因素外,睡眠嚴重不足、飲食無規律、工作和心理壓力過大,以及對胃部不適或胃部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不以為然,都是越來越多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長徐瑞華教授強調,年輕人患的胃癌往往惡性程度更高,發展更迅速,加上確診時胃癌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不佳。
在胃癌當中,也有陰陽之分。研究發現,大約22%的胃癌患者為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陽性,其餘為陰性。
如果發現HER2陽性,這是一個危險信號,它的狀態預示了患者存活的時間較短、癌症更容易復發。換言之,HER2陽性的癌症患者其癌細胞更難對付,需要更強有力的「彈藥」對之進行強攻。
為了抓住最佳治療時機,梁寒建議胃癌患者進行HER2檢測,以排查惡化速度更快的癌症。
目前,HER2檢測在許多醫院已經普及,最常見的免疫組化法(IHC)在二級以上醫院就能進行,只要80~100元/次,且已進入醫保目錄。
胃癌早期沒有典型症狀,即便是出現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和嘔吐等症狀,也易被當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視,這是患者難以早期發現的重要原因。由於我國人口龐大,在人群中進行胃癌普查和篩查目前來說不太現實。為此,梁寒建議,高危人群應有定期篩查的意識,每兩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專家提醒,一旦出現上腹部不適、心窩隱痛、食後飽脹感,食慾不振、消瘦、乏力,經常嘔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膽汁的胃液,或有大便呈黑色柏油樣等症狀者,應及早就醫,不可延誤。
胃癌的發病原因至今還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患者的年齡、性別和遺傳有關,一些慢性良性胃部疾患,例如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及惡性貧血等,也有演變成胃癌的可能。此外,食物變質或烹調不當,地理條件、空氣、水源、環境污染、粉塵和毒物接觸等也與胃癌發病有關。
梁寒特別提到,多種研究提示胃癌和飲食習慣有直接關係。他介紹,日本胃癌高發,但日本移民到美國的第三代胃癌發生率就降到與美國當地持平,這說明胃癌與飲食和生活環境大有關係。鹽漬食品、醃製食品、黴變食品都被認為是胃癌的危險因素。
而吃哪種食物對預防胃癌有好處呢?大蒜!梁寒說,多吃大蒜很有可能是對付胃癌的保護因素。我國胃癌高發地區的其中之一是山東省臨朐縣,但與該縣距離不遠的另外一個縣胃癌死亡率僅為臨朐縣的十分之一。經調查得知,這個縣的居民經常吃大蒜,年人均大蒜攝入量為臨朐縣的6倍。大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大蒜素,但梁寒強調,大蒜必須生吃才有預防作用,熟吃或醃製著吃效果不佳。
此外,多進食新鮮蔬菜,加強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攝入,對預防胃癌也有幫助。
●感染過幽門螺桿菌
●男性,尤其是超過正常體重20~25公斤的男性
●年齡在50歲~80歲之間
●常吃加鹽醃製蔬菜或煙燻肉和魚等食物
●吸菸
●接受過胃部手術、胃息肉
●家族腫瘤疾病、家族胃癌史
●惡性貧血
●A型血
●長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煙塵、石棉和鎳的環境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