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性支持心理治療:術前醫患溝通對於瞭解病人的情緒是否穩定及開展心理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向病人詳細介如有關手術的細節,不僅提供給病人一些信息,還可消除他們的某些錯誤觀念或不切實際的想法。醫生在進行術前討論時應儘量使用非醫學術語,即應用非技術性語言,且允許病人儘可能多地提出問題,可採用圖示主法來解釋手術進程,並允許家屬在場,同時給予病人一定的保證。病菌人可以將整個計論過程進行錄像並帶回家重放,與家屬進一步商討,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因某些病人過於焦慮及緊張而出現在術前計論時「蝸牛不清」醫生的關解釋及建議的現象。最後,外科醫生要獲得病人對手術的「認知同意」,並要求病人本人或家屬簽字。
(2)示範作用:兒童手術前心理干預可採用示範法。朱新地(1998)研究表示,在兒科臨床「合作的」示範榜樣可增加其他患兒的牙科診治的依從性。同時研究提示採用術前電影教育(替代示範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可採用生活示範,即請做過類似手術,並已康復良好的病人現身說法,他們起到示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擬的。該法也同樣適用於成年人。良好的示範作用的前提條件是:模型和對象之間要儘可能在年齡、性別、手術種類等方面有可比性;採用的方式可以是現場的、電影的或錄像的。
(3)行為鬆弛訓練:包括呼吸紀訓練法、想像松紀訓練法以及自我暗示鬆弛訓練法等,將在後文中詳細描述,此處只介紹簡易的放鬆訓練法:
1)安靜的環境,舒適的姿態;
2)閉目養神;
3)儘量放鬆全身肌肉,從腳開始逐漸進行到面部,完全放鬆;
4)用鼻呼吸,並能意識到自己的呼吸,當呼氣時默育1……,吸氣時默育2……;
5)持續20分鐘,可以睜開眼睛核對時間,但不能用報警器。結束時首先閉眼而後睜開眼睛,安靜地坐幾分鐘;
6)不要擔心是否能成功地達到深度的鬆弛,耐心地維持被動心態,讓鬆弛按自己的步調出現。當分心的思想出現時不要理睬它,並繼續默育1……和2……,隨後鬆弛反應將不費力地來到。進行這種訓練,每天1~2次。不要在飯後1小時內進行,因消化過程可能會干擾預期效果。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