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胃癌腹水

胃癌轉移與復發

是影響胃癌患者生存期及預後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晚期胃癌術後2年內有50%~70%患者發現轉移和復發,其中10%~15%出現腹腔轉移造成大量腹水,患者失去再次手術機會,造成臨床治療困難,平均生存期低於3個月[1~2]。因此尋找胃癌腹腔轉移臨床治療新方法,成了臨床研究新課題。綠慕安為Ⅱ類新生物製品,具有調節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抗感染作用。我們應用綠慕安聯合卡鉑治療80例胃癌術後癌性腹水,療效可靠,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Ⅳ期低分化或未分化胃癌術後癌性腹水住院患者,Karnofsky評分在60分以上,預計生存期超過2個月,按抽信封法隨機分成腹腔化療和腹腔免疫化療兩組,住院期間患者未使用干擾素、胸腺肽等免疫製品及利尿藥和放腹水等。

1.2 方法腹腔化療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9.9±3.18)歲,卡鉑200mg/50kg+0.9%NS40ml腹腔注射,每週2次,進行4周。腹腔免疫化療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8.5±3.05)歲,卡鉑200mg/50kg+綠慕安5ml/50kg+0.9%NS40ml腹腔注射,每週2次,進行4周。

1.3 療效評價腹水測定參照WHO標準。CR:腹水完全消失R:消退率達50%及以上;NR:腹水無改變或消退率低於50%為無緩解D:腹水增多。CR+PR為治療腹水有效率。病人採用半臥位彩色多普勒超聲專人操作,分別測定胃癌術後治療前後患者腹水量變化。

1.4 免疫學指標測定分別於治療前後檢測患者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球蛋白及補體(IgG、IgA、IgM、CH50、C3、C4);T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NK細胞功能。

1.5 統計學方法病人中位生存期採用壽命表法統計,t檢驗,Ridit檢驗。

2 結果

2.1 腹腔免疫化療對術後胃癌腹水療效及中位生存期影響見表1,表2。

表1 腹腔免疫化療組與腹腔化療組對術後胃癌腹水的療效略)註:與腹腔化療組比較ˇP0.05

表2 腹腔免疫化療組與腹腔化療組治療術後胃癌腹水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較(略)註:與腹腔化療組比較ˇP0.05

2.2 胃癌患者免疫指標結果比較見表3,表4。

從表3,4可知,腹腔免疫化療組中C4、CD4/CD8、NK細胞活性和IL-2水平升高,治療前後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腹腔化療組上述指標治療前後無明顯變化(P0.05)。胃癌腹腔免疫化療組化療後C3、C4、CD4/CD8、NK細胞活性、IL-2水平均高於腹腔化療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以上結果表明綠慕安可增加胃癌患者C3、C4、CD3/CD8、NK細胞活性和IL-2水平。

2.3 不良反應其中1例治療後立即出現寒顫、發熱(最高體溫39.5℃),肌注5mg地塞米松後緩解;10例注射後3~4h出現發熱(體溫37℃~38℃),未作特殊處理,自行緩解。5例出現一過性腹痛,未作特殊處理自行緩解。

表3 胃癌患者體液免疫指標變化情況(略)表4 胃癌患者細胞免疫指標變化情況指標(略)

3 討論

胃癌晚期合併腹水,大部分患者失去全身化療機會,放療效果不佳,局部治療則為患者提供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的手段。出現腹水多系腹腔種植轉移或腹腔淋巴結轉移後阻塞淋巴管外滲所致[3]。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方法,採用細胞因子的免疫治療方法早有報導,但療效不佳[1,2]。綠慕安為綠膿桿菌MSHA菌毛株菌苗,是從一株低毒帶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的綠膿桿菌(PA MSHA)中製備而來[4]。綠慕安作為生物製劑可使T細胞活化,誘導其產生白細胞介素-2等細胞因子,使NK細胞的活性增強,同時可以激活體內的補體系統,刺激B細胞生成,合成抗體,其免疫調節及抗腫瘤作用有人作過相關的臨床觀察研究[5]。本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卡鉑聯合綠慕安經腹腔治療胃癌術後癌性腹水作用顯著,有效率為62.5%,遠高於單純腹腔化療療效,且該方法還可控制腹水增長,從而可延長胃癌術後癌性腹水患者中位生存期和改善其生活質量。綠慕安治療胃癌腹水的機制可能與其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和其與腹膜形成化學性炎症有關。當藥與腹膜表面接觸時引起化學性炎症而導致腹膜粘連、纖維化,使腹膜腔變小。同時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而發揮抗腫瘤作用[6]使腹水得以控制。因此,綠慕安治療胃癌腹水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