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紅難耐、流淚、黑影浮現……可別忽視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症狀,因為它可能預示著,你得了「葡萄膜炎」。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眼科研究所所長、國際葡萄膜炎研究組中國唯一入選成員楊培增教授告訴記者,「據保守估計,目前我國的葡萄膜炎患者至少有300餘萬名,其病因和類型多達100餘種,50歲以下患者約佔86%。然而,老百姓對它的認識卻還遠遠不夠,很多人眼睛瞎了都不知道自己得的究竟是什麼病。」
楊培增說,葡萄膜炎是一種十分多見的致盲眼病,據西方國家統計,約10%的盲目是由葡萄膜炎所致,在致盲眼病中佔第3~7位,由於它多發生於青壯年人,且不少失明是治不好的,因此在致盲眼病中佔據重要地位;葡萄膜炎又是在治療中相當棘手的眼病,它與眾多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病人難以發現,醫生治療複雜。因此,楊培增特地提醒有某些身體疾病的病人,要經常關注自己眼睛的變化,而廣大眼科醫生則要慎用激素。
楊培增說,在人類眼球壁裡有三層組織,最外層為鞏膜(眼白),最內層為視網膜,夾在鞏膜與視網膜之間的一層為「葡萄膜」。外觀看似一去皮後的葡萄,故稱「葡萄膜」,當葡萄膜發炎時,就稱為「葡萄膜炎」。葡萄膜炎多發於青壯年人,種類繁多,包括角膜葡萄膜炎、虹膜炎、視網膜炎、中間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等近20種,其伴有的全身性疾病更多達100多種。
白癜風可引發葡萄膜炎
一直以來都有白癜風的陳女士總是把根治白癜風當作最大目標,她沒料到有一天眼睛也會突然出問題。「我眼睛一直好好的,有一天早上起來突然就什麼都看不見了,去醫院一檢查,才知道自己患了葡萄膜炎。」至今想起來,她仍覺得不可思議。
楊培增說,葡萄膜炎與很多疾病都有密切關係,各種疾病引發的炎症又有不同的表現,他舉了以下幾種常見的易導致葡萄膜炎的疾病及其症狀:
1、病人有反覆的口腔潰瘍、陰部潰瘍、皮膚病變、痤瘡、膿包、腫塊、牛皮癬等,這些統稱為「畢夏病」。這類疾病常表現為,皮膚出現反覆紅斑、膿包、打針時針眼會發紅。而可能出現的葡萄膜炎特徵是:眼紅、眼中有膿,眼底血管閉塞,視網膜出血、水腫。
2、白癜風、耳鳴、頭髮、睫毛變白脫落、腦膜炎等,這些都屬於「小柳原田綜合症」。它們帶來的葡萄膜炎發作時往往伴隨感冒、頭痛、雙眼同時發炎等症狀,雙眼發作間隔時間不到一週,視力會猛然下降,有的人可能昨天還是好的,今天起床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3、梅毒、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葡萄膜炎。患者往往會感覺眼前有黑影、閃光而視力也會明顯下降等。
4、患有強直性脊椎炎病人極容易兼患急性前葡萄膜炎。我國現有300多萬強直性脊椎炎病人,而葡萄膜炎在此類疾病中的發病率高達20%~30%。所以患有強直性脊椎炎的患者應提高警惕。急性前葡萄膜炎特點是單眼眼紅、怕光、流淚、容易復發,而且是雙眼交替復發。
5、幼年型慢性關節炎。小孩的腳、手等關節變形有可能引起葡萄膜炎,由於這種炎症往往發生在孩子幼小時,可能孩子難以向家長準確表達病症,而且它是慢性炎症,時間長而變化小,孩子經常感覺不到,或慢慢習慣一點點微弱的變化,直至角膜帶狀變性、出現慢性虹膜炎且發生並發性白內障。楊主任提醒,由於這種炎症發生年齡早,且為單眼發作,孩子另一隻眼的視力不會下降,且發病隱蔽,所以孩子和家長很難分辨,很多都是等到孩子出現白瞳症(眼球發白)或眼球斜了,才送往醫院。所以如果孩子患有關節炎、關節腫脹、發熱、皮疹等應定期上眼科醫院檢查。此外,這種炎症多發生在16歲以下青少年身上,女孩比男孩發病率高,如果拖延治療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直至失明。
身患疾病者要多留神眼睛
眼睛有點紅腫難耐,很多人都認為是沙眼,或是帶隱形眼鏡沒戴好。當然不排除這些可能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本來身體就患有某種疾病,那就要當心了,因為很可能你已經患上了葡萄膜炎。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及時上專科醫院就診:眼紅、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或無紅、痛,但眼前有黑影漂浮,視物模糊或視物變形,閃光感,視力下降等。如果不及時就診,易引發白內障、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等併發症,最終導致失明,而且所引起的失明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可逆的。而一旦治療及時、措施得當,可不留任何併發症。因此,葡萄膜炎越早診治越好。另外,葡萄膜炎患者應定期複查、預防復發,如感覺有復發的症狀,應及早診治。
眼科醫生不可濫用激素
楊培增說,有的醫生對患葡萄膜炎孩子使用大量激素,孩子的骨頭髮展受影響,可能導致其沒法再長高。有的藥物濫用則引起全身性併發症、股骨頭壞死,所以大量用激素是不正確的治療方法,它可能導致有的成年人永遠失去勞動力或骨腸道穿孔,有的甚至因此而得了精神分裂症、高血壓、糖尿病等。
有的醫生開出的西藥在20種以上。早期誤診、濫用激素和抗生素,以及多種藥物一起使用,反映了治療葡萄膜炎行業領域裡的三大主要問題───診斷簡單化、治療格式化和用藥複雜化。
楊培增說,由於醫生診斷不出,就籠統地歸納為葡萄膜炎,殊不知引起葡萄膜炎的病因有上百種,治療則使用最常見的激素和抗生素,治療不好就把所有的藥都用上,希望總有一種可以發揮作用。這對於病人來說是不負責任的。所以在治療方面要講究個性化治療,不僅要針對個人身體情況,還需從疾病類型、嚴重程度等方面予以綜合考慮。(文章出處:廣州日報)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