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並發眼病較多,有白內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等,但視網膜病是最常見而嚴重的,常造成視力減退或失明。據統計,病程在十年者50%出現該病變,十五年以上者,達80%。病情越重,年齡越大,發病的機會相對增加。由於糖尿病引起視網膜毛細血管壁損傷,加之血液呈高凝狀態,易造成血栓和血瘀,甚至血管破裂。臨床上按由輕到重可分為以下二型六期:
單純型
Σ冢菏油膜有微血管瘤或並有小出血點。
⑵冢菏油膜有黃白「硬性滲出」或並有出血斑。
F冢菏油膜有白色「軟性滲出」或並有出血斑。
增殖型
て冢菏油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體出血。
テ冢菏油膜有新生血管和纖維增殖。
ζ冢菏油膜有新生血管和纖維增殖並發視網膜脫離。
一般採用控制血糖、抗凝、激光等方法治療,但尚不能達到完全控制視網膜病變發展的目的。
糖尿病是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全身常見病,我國人群的發病率約為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達50%以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由於糖尿病引起,除全身症狀以多飲、多食、多尿及尿糖、血糖升高為特徵外,並有雙眼視網膜出現鮮紅色毛細血管瘤,火焰狀出血,後期有灰白色滲出,鮮紅色新生血管形成,易發生玻璃體紅色積血為主要特徵的眼底改變,對於診斷和估計預後有意義。年齡愈大,病程愈長,眼底發病率愈高。年輕人較老年人患者危險性更大,預後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時控制,不僅發生機會少,同時對視網膜損害也較輕,否則視網膜病變逐漸加重,發生反覆出血,導致視網膜增殖性改變,甚至視網膜脫離,或並發白內障。
臨床表現
(1)早期無自覺症狀,經過中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甚至失明。
(2)眼底可見:①微血管瘤,針帽大的暗紅色血管瘤多位於黃斑周圍深部,可數月或成年不退,結膜上也常有類似的血管瘤存在。②視網膜出血,多出現深層或中層,呈圓或不規則之小出血斑。③滲出物常出現於視網膜後極部之深層。形狀多為小點狀,聚集成堆,或緣清楚,有時混雜發亮的膽固醇結晶,而有伴有水腫。④靜脈改變多見於年輕的重症糖尿病患者。靜脈的紆曲擴張和血管新生,開始時靜脈主幹的某一段,呈臘腸或捲曲狀擴張,以後於視乳頭部或其附近出現多數新生血管,呈束狀或網狀,亦可伴以透明狀膜而伸入玻璃體內,此種新生血管破裂後可發生大出血,而形成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終因並發出血性青光眼或視網膜脫離而失明。
(3)眼底血管螢光造影。在眼底鏡下可見更多微血管瘤,有的血管瘤並不充盈。棉絮狀白斑外毛細血管瘤並不充盈。棉絮狀白斑外毛細血管閉鎖,周圍常繞以微血管瘤。病變多時可見較大範圍毛細血管閉鎖區,有的供養動脈同時閉鎖。新生血管及動靜脈之間粗大的"短路血管"血流緩漫。在螢光素造影的晚期,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及有病變的動靜脈均有滲漏。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五色治療: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是由於糖代謝功能紊亂造成視網膜微循環障礙,最終出現新生血管和血管瘤蠟樣滲出點片狀紅色出血、灰白色水腫等病理性產物。通過五色復明理論和整體辨證,認為糖尿病視網膜的根源在於心、脾、腎功能失調,所以在治療上早期以健脾益氣、滋陰益腎為主為主,,糾正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晚期則配以化瘀通絡,重在行瘀散結,促進淤血滲出的吸收,恢復視網膜的正常色澤,在組方造藥上,則根據不同時期的病理性色澤,以中醫辨證施治為主,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終於研究出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五色復明系列藥物。能夠改善眼部微循環,恢復視力、調節免疫,增加視網膜營養,對抗各種致病因素,促進淤血及滲出的吸收;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